第一節 自然環境(1 / 2)

記得初中時候學過一篇《晏子將使楚》的古文,其中有一段是:“橘生於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枳(zhi),也叫“枸橘”,我們膠東管它叫“臭杞(qǐ)”,長得酷似橘子,咬不動,味酸苦。

這個掌故淺顯易懂地說明了生長環境的重要性。不同的生長環境,使橘子在淮南、淮北迥然不同,甚至在本質上都產生了變化,由味美可口的柑橘變成了不能下咽的苦果。生活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到人體健康的道理不言而喻。特別是對兒童少年的成長發育,更是不能小覷,這是件為人父母特別要關注的大事,不能掉以輕心。

健康住宅住區環境,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環境:“建設用地應選擇在適宜健康居住的地區,包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和心理環境。\"另外,根據《健康住宅建設技術要點》(以下簡稱《健要》),還要“具有適合建設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遠離汙染源,有效控製水汙染、大氣汙染、噪聲、電磁輻射、土壤氡濃度超標等的影響\"。住區交通應“設置足夠的停車位,防止機動車造成的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建設連續貫通的步行通道和無障礙設施,利於步行健身以及老年人和殘疾人行走。”住區“應為鄰裏交往創造不同層次的交往空間”。住區環境“應與周邊環境相融合,住區色彩協調,標誌牌位置恰當、統一、清晰”。

一、“背山麵水”與“負陰抱陽”

“背山麵水”、“負陰抱陽”的風水寶地當然是首選,但寥若晨星,可望而不可即。

其次,再看看住區的地理方位,是否處於“上風上水”的位置。“上風上水”、“遠離汙染源,有效控製水汙染”,空氣新鮮、飲用水質好、寧靜整潔,是不可忽視的條件之一。以北京首都鋼鐵公司為例,建國之初它是郊區,而現在卻與城區建成一片。盡管首鋼廢氣、廢水處理,各項指標都達到國家環保要求:黑煙變成白煙,汙水變成中水。就其周邊的居民小區而言,冬季西北風,夏季東南風,無論建在哪個方位,都不能算是“上風上水”。首鋼的存在,大煞了古都北京綠色奧運的風景,幾乎成了曆屆中央政府的一塊心病。最終,中央和北京市政府從人民長遠利益出發,高瞻遠矚,還是決定將首鋼遷移到河北曹妃甸。

其三,要觀察住區的植被生長情況。常言說:“地善即苗茂”、“宅吉則人榮”。如果所見住區的樹木蔥翠,枝繁葉茂,綠草如茵。不用問,這裏的地氣好,水土滋潤,適合人居。如果所見住區草木枯黃,有的樹木發育畸形。不用問,這裏的水土不好,或是受到來自某些方麵的汙染,不適合人居。對於那些原先草木就不生的“不毛之地”,靠人造景觀為支撐的開發小區,要弄清子午卯酉後,再作決斷。判斷住區環境地氣的好壞,還有一項參照,那就是:“鳥作巢處風水佳,龜安棲處氣場鑫。”如果所見住區:雖有樹木卻不見鳥兒棲息;雖有河流、池塘,卻不見遊魚、水草。這種缺乏生氣,連鳥魚都不喜歡的地方,不宜人居。

“地善即苗茂”、“宅吉則人榮”,是先人對生活經驗的總結;是先人在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中,生活實踐的總結。人和動植物都必須“道法自然\"——按照自然生態發展規律去生活。否則,“天道無親”——將受到懲罰。

生活在沙漠地區的居民,最大的困難是水資源匱乏。怎樣才能找到水源呢?經驗告訴人們:凡有胡楊、沙棗和駱駝刺等植物生長的地方,其地下就有淡水,可供飲用和種田。原因是這些耐幹旱植物,根係十分發達,可深入到地下10多米處。這就為人們找水,提供了標誌。而有鹽穗木、鹽節木等植物生長的地方,地下隻有鹹水。三芒草屬植物和針茅屬植物,盡管是生活在幹旱的土地上,它們的深處卻並無水源。另外,我們還知道,鐵芒萁、映山紅、石鬆等植物,隻能生長在酸性土壤中。而堿蓬、大花羅布麻等植物,則隻能生長在鹽堿地裏。

有趣的是,在美國蒙大拿州,生長著一種當地人叫做卵葉絨毛蓼的植物,在該植物的地下發現了銀礦。在非洲的讚比亞,發現有銅礦的地方,都生長著一種葉子對生、樹幹挺拔、開著藍色花朵的植物。植物為什麼會有如此種種表現呢?這裏蘊含著“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哲學道理。由此可見,“鳥作巢處風水佳,龜安棲處氣場鑫”絕非空穴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