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陶瓷的故鄉在中國,英語“china”若大寫就是“中國”,而小寫就是“瓷器”。然而,中國的陶瓷藝術卻薈萃在景德鎮
景德鎮是享譽世界的“瓷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曆史文化名城。景德鎮屬江西省直轄市,位於江西東北部,毗鄰浙、皖,下轄樂平市、浮梁縣、珠山區、昌江區,全市土地麵積5248平方公裏,總人口為149.92萬人。
景德鎮地處黃山餘脈懷玉山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典型的江南紅壤丘陵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東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崗巒重迭,最高峰海拔達1618米,東南、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勢較為舒緩。境內河川交錯,北部昌江、南部樂安河縱貫全境,屬長江流域鄱陽湖水係。
景德鎮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自然資源豐富,礦藏資源中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金、煤、錳、石灰石、大理石、海泡石等。其中儲量之豐、品質之優,首推瓷土,雖經千餘年開采,就目前已探明的儲量仍可開采300餘年;錳的儲量也較為豐富,是全國已探明的四大錳礦之一;金、大理石、石灰石等也具有較高的工業開采價值。山林資源有杉樹、馬尾鬆、毛竹、油茶、油桐、漆樹等,並盛產山蒼子、獼猴桃、橡子、金銀花等野生植物和藥材。
“新平冶陶,始於漢世”。經過長期的發展,景德鎮瓷器逐漸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紙、聲如磬、明如鏡”的獨特風格。到明代時,景德鎮更是“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彙各地良工之精華”,發展成為全國製瓷業中心。所產瓷器“行於九域,施及外洋”,海上“陶瓷之路”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與陸上“絲綢之路”交映生輝。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景德鎮進入了有史以來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不僅保持了陶瓷的傳統特色,而且機械、電子、建材、食品、醫藥、化工等新興工業迅速發展,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景德鎮已發展成為一座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現代化中等工業城市。景德鎮是江西省商品糧、林業、茶葉和蠶桑基地。盛產稻穀、大豆、小麥、花生、棉花、油菜籽、芝麻、茶葉、香菇等。所轄浮梁縣茶葉生產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是全國重要的茶葉生產、集散地,大詩人白居易就曾有“商人重利輕離別,前月浮梁買茶去”的詩句。該縣是“中國紅茶之鄉”,所產“浮紅”茶在國際上久負盛名,1915年曾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優質綠茶“浮瑤仙芝”、“瑤裏崖玉”、“得雨活茶”等更是暢銷市場。特色農業迅猛發展,傳統農業正向現代農業發展,景德板雞產銷兩旺,樂平蔬菜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均已形成產業規模,在國內市場上已占據一席之地。
瓷業興、百業興,陶瓷在景德鎮市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擁有原料、生產、銷售、科研、教育的綜合配套優勢,是我國重點生產基地之一。年產日用瓷近4億件,產品品種共有20個大類,200多個係列,2000多種器型,形成了以日用陶瓷為主,建築衛生陶瓷、工業陶瓷、電子陶瓷及特種陶瓷並舉的大陶瓷格局。機械、電子、汽車、直升機、食品、醫藥、化工、建材、電力等新興產業有了長足發展,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支柱。昌河牌係列微型車、華意牌無氟壓縮機和冰箱、德宇牌景德板雞、得雨活茶、紅葉牌高檔日用瓷、江東牌青黴素、江維牌聚乙稀醇、景華牌電子陶瓷元器件、景德牌四開單色膠印機、景光牌金屬陶瓷發射管、天樂牌鋁解電容器、電化牌AC發泡劑、萬平牌薄膜介質可變電容器等多種產品在市場上具有相當競爭力。其中“昌河”汽車年生產能力已達15萬輛,“華意”電器已形成家用冰箱年產60萬台、無氟壓縮機年產200萬台的生產能力。
商品市場比較繁榮興旺,具有瓷都特色的陶瓷市場正朝著全國陶瓷產品集散地發展,樂平蔬菜批發市場已形成年交易額8萬噸能力,全市各類集貿市場競相發展。景德鎮近年來充分發揮陶瓷文化悠久、旅遊景點較多的優勢,旅遊業發展較快,199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社會文化事業繁榮興旺。科技事業不斷發展,初步形成了學科門類比較齊全的科技人才體係,特別是陶瓷科研實力雄厚,有國家輕工業總局陶瓷研究所、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鎮市陶瓷研究所三級研究機構。教育事業穩步前進。景德鎮陶瓷學院是我國唯一的一所培養陶瓷高級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1998年末,全市有各級各類學校723所,其中高等學校3所。文化廣播電視事業發展迅速,陶瓷考古、文博事業蜚聲國內外。醫療技術、醫療設施以及農村初級衛生保健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體育競技水平明顯提高,群眾性體育活動普遍展開。
4.中國陶瓷名城——唐山
優越的地理位置,與北京、天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唐山市位於東經117度31分—119度19分,北緯38度55分—40度28分,毗鄰京津、南臨渤海,北靠燕山,地處華北與東北通道的咽喉要地,全境東西廣約130公裏,南北袤約150公裏,西距北京180公裏,西南距天津120公裏,東距秦皇島125公裏,總麵積13472平方公裏,其中市區1090平方公裏,海岸線196.5公裏,市區中心南距渤海40公裏。唐山市位居燕山南麓,地勢北高南低,自西、西北向東及東南趨向平緩,直至沿海。北部和東北部多山,海拔在300—600米之間,最高點為遷西縣北部的八麵峰,海拔812米;中部為燕山山前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地勢平坦;南部和西部為濱海鹽堿地和窪地草泊,海拔在15米至10米以下。唐山雖臨渤海,但屬於暖溫帶,又受典型的溫帶季風影響,因此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呈現出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征。
唐山陶瓷始於明朝永樂年間,有近六百年的曆史。產品品種、花色達數千種,年產日用瓷1.8億件,其中80%以上出口到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市場覆蓋星級以上賓館、飯店近2000家;衛生瓷年產350萬件,總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工業特種陶瓷2500萬件;釉麵磚1090萬平方米。唐山市位於華北平原東部,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基礎工業發達,生產陶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產瓷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403年,到今已有近600年的曆史,被世人譽為"北方瓷都"。同時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技藝精湛的陶瓷人。
5.中國陶瓷名城——淄博
淄博文化是齊文化的發祥地。陶瓷生產曆史悠久,在國內具有重要的地位。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掘證明,早在距今8000年前的"後李文化"時期,淄博地區就開始了陶瓷生產。西周初,齊國始專設"陶正"官,管理陶器生產,並在齊都城內設立製陶作坊,從事陶器的專業化生產。魏晉南北朝前後,淄博地區的陶瓷生產完成了由陶器向瓷器的過渡。唐宋時期,陶瓷生產技藝日趨精進,規模不斷擴大,窯址星羅棋布,逐步形成了淄博特色,生產了一批頗有影響的陶瓷名品。寨裏窯的青瓷、磁村窯的黑釉瓷、博山窯的紋胎和彩瓷等都曾名噪一時。時清時期,淄博陶瓷產品器裝飾獨特,產銷兩旺,形成了以博山為代表的陶瓷生產和銷售中心。新中國成立後,淄博陶瓷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技藝的基礎上,立足當地資源,開拓創新,開發出了滑石質瓷、高長石質瓷高石英質瓷,骨質瓷等新瓷種,刻瓷藝術更是獨樹一幟,開成了淄博陶瓷的新特色,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工業陶瓷、建築陶瓷競相發展,產品遠銷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為我國陶瓷生產技術和陶瓷藝術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6.曆史名窯
官窯:
官窯是我國古代由朝廷直接控製的官辦瓷窯,專燒宮廷、官府用瓷。官窯始於宋代,有北宋官窯和南宋官窯之分。
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相傳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窯。南宋顧文薦《負雜錄》記載:"宋宣政間(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南宋葉在其《垣齋筆衡》中對北京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當時的京師即汴京(今開封),因宋代汴京遺址已沉入地底,至今日為止,尚未發掘出北宋官窯遺址,對於北宋官窯遺址缺乏考古發掘地資料和充足的文獻資料的支撐,因此,時至今日,關於北宋官窯遺址在何處,仍有不同說法,一般有三種說法:一說北宋官窯即為汝窯;二說否認北宋官窯的存在;三說為北宋官窯即為汴京官窯,它與南宋時的修內司官窯先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