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委實其貌不揚。
充其量1.60米冒尖的單薄身材,按時下少女評價標準男子漢的尺碼衡量當屬“三等殘廢”。盡管他在外交場合也是西服革履而且脖子上紮著高級名牌金利來領帶,但依然使人覺得身上有股子土氣。然而,當你隻要不是簡單憑主觀印象而是由表及裏地認真觀察,便會從中發現他那並不高大的身軀裏煥發著一種飽滿而充沛的精力,他那帶有一股子土氣的外表卻恰恰凝聚著莊稼人具有的勇於拓荒的氣魄。
他過去的確是個“泥腿子”。
他如今的確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龍門漁具有限公司總經理。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首屈一指的農民企業家。
這種巨大的反差,無疑會充滿不同凡響的傳奇色彩。
這個傳奇式人物,名字就叫邢玉良。
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適逢時勢呢?不管怎麼說吧,反正步入不惑之年的邢玉良要當“冒險家”了。
那時,種了20多年田的邢玉良已經是本村農機廠的廠長了。他雖然隻有6年小學文化程度,卻有一般具有6年小學文化程度的人所不具備的膽識和不安於現狀的勁頭。
“廠長,您看這玩藝兒咋樣?”農機廠業務員到外貿公司辦事兒,著意帶回一個質地精良的進口玻璃鋼漁杆兒,帶刺激性地向邢玉良麵前一亮,“這在國內可是缺貨,我們要是能搞出來,準能‘發’了。”他說著,一撩眼皮,“敢不敢招呼一下子?”
邢玉良是個從不服輸的人,更不願當孬種。所以,激將法對於邢玉良這種要強的人一用就靈:“這有什麼不敢幹的?外國人能幹的事兒,我們中國人照樣可以做到!”邢玉良語氣裏充滿豪邁。
常言道: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想收回就難了。邢玉良起初對這事兒不過是說說而已,沒想到過幾天村裏的頭兒真找他兌現來了。他一聽並沒傻眼,靈機一動,遂提出以辭掉農機廠廠長為籌碼,看看頭兒心裏的天平往哪邊兒傾斜。誰知村裏的頭兒徹底來個一邊倒:“不當廠長就不當吧,但一定要把杆子搞出來。”
“您就□好吧。”邢玉良好像在立軍令狀,同時也感到自己已處於背水一戰的地步。
“君無戲言。”此意變成邢玉良的話就成了“屎已經拉出來,也不能再坐回去了。”於是,他撮合了7個人,找了4間破屋做廠房,就算上馬了。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邢玉良一進廠房,眉頭立刻擰成了個疙瘩。生產玻璃鋼漁杆兒,用嘛原材料?又用嘛設備?全不知道哇!他心裏變成了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沒轍,就闖去吧!”邢玉良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當初開辦村裏的農機廠,他就靠東奔西闖操持起來的。這回他又如法炮製。到秦皇島纖維廠拜師,到天津合成材料廠找專門研究環氧的化工工程師求教,一次又一次,不怕遭拒絕,不懼受冷遇,心一橫,來個“傻小子長得胖,全靠臉皮壯”。前後試製了將近一年的時間,總算把漁杆兒做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