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國人為什麼不喜歡笑?
——天富軟管有限公司總經理小崛龍夫訪談錄
問者:小崛龍夫先生,您不是位中國通?
小崛:中國通談不上。可是您怎麼會得出這個判斷呢?
問者:因為日本人與客人見麵時的禮節是鞠躬,而您卻是握手。
小崛:噢,那是因為我在中國先後工作了十幾年,反而對日本的鞠躬方式不習慣了。
問者:這麼說您來天津開發區之前,還在中國其他省市呆過。
小崛:是的。那是1979年,我隨日本著名的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到上海寶山區工作,一幹就是6年,而且學會了一口上海味的普通話,不信我說幾句給您聽聽。
問者:恕我照搬時下中國人發明的一個字眼兒,您怎麼從上海“跳槽”到天津來的呢?
小崛:到了退休年齡了,我就辭職回日本了。
問者:您既然退休了,不在日本頤養天年,怎麼又第二次出山,任天津開發區天富軟管公司的日方總經理呢?
小崛:這就是日本和中國觀念上的差異。據說中國離退休的人員,講究在家享清福,叫做安度晚年。可是在日本,退休人員很少不再工作的。在家遊手好閑,不會被人尊重。不知您去過日本沒有,日本的出租車開車的,為數不少是退休人員,可是中國開出租車的都是年輕人。這就是最好的說明。我從上海退休回日本後,不久聽說東京FLEX工業株式會社與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合資興建天津天富軟管工業有限公司,立刻跑去應試,立刻被定為最佳人選。我精通業務,又有經驗,對中國了解,當然就選中了。
問者:天富軟管工業有限公司是1988年在開發區建立的,作為企業總經理,開始您從哪方麵抓起呢?
小崛:首先要抓人的素質。為了使中國的員工適應日本的生產經營方式,必須進行全麵而嚴格的培訓。派負責管理的人員到日本去學習日本的管理之道,派工人去日本學習操作技能和勞動紀律。
問者:這麼說,在一定意義上講,還為我們中國培養了人才。
小崛:我想是的。
問者:這些人回來達到您設想的目的麼?
小崛:從總體上說還是令我滿意的。
問者:如果具體講呢?
小崛:最使我惱火的是一些員工邊工作邊聊天,鬆鬆散散。
問者:作為合資企業的總經理,對員工有解聘權,您有沒有來個殺一儆百,“開”他幾個呢?
小崛:沒有。我知道中國一些國情,不斷利用“晨會”進行教育。說幾次,再加上我口氣嚴厲,不久就好多了。
問者:聽說您很好“收買”政策,是麼?
小崛:應該講我注重“感情投資”。凡是節假日公司會餐,我都要和員工一起吃,說說笑笑,感情很融洽,無形中勞資雙方距離就拉近了。
問者:聽說有個工人父母住院,生活上有些困難,您高抬貴手給了這個工人一些補助。這種情況在日本的企業聽說過麼?
小崛:沒有。
問者:是不是日本人的收入都很高,不會出現需要補助的?
小崛:有這個因素,但不全是。
問者:恕我冒昧提個題外話,在家庭觀念上,明確地講在夫妻關係上,您是不是也“引進”了中國夫妻間平等的一些成份呢?
小崛:您聽到了一些什麼?
問者:據說您對您夫人很尊重、很體貼。有人還有鼻子有眼地說了這麼一件事,說您一次帶著夫人到凱悅飯店吃飯,路上汽車顛簸得很厲害,您便叫您夫人把鞋脫下,放鬆一下。到了飯店後,您夫人一下車卻找不到鞋子了,您不但幫助找到了,還親手幫助您夫人穿上,這件事立刻成為人們談資的佳話。要是發生在中國人身上,那是不足掛齒,可是發生在日本人身上就成了聳人聽聞了。因為在人們的印象中,日本人對妻子還是相當霸道和專橫的。
小崛:通過您列舉的這件事說明我“引進”了中國夫妻之間的平等,我還沒完全意識到。但是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有先進的東西。凡是先進的,都應該視為財富,努力開掘,積極汲取。
問者:還是言歸正傳吧。您到天津開發區已經3年多了,多談點反麵的吧,您平時生活中感慨最深的是什麼呢?
小崛:講感受最深的,通常是受到過的刺激。您大概知道,我們住在開發區的生活小區。這個生活小區本來平時就很空蕩,一到晚上就變成一座宛如與大陸隔絕的“孤島”,寂靜中透著一股淒涼。星期日我和夫人喜歡到附近的商店走走,順便買些食品和蔬菜。可是,我們一進商店,撲麵而來的不是禮儀小姐甜美的笑靨,而是服務員冷若冰霜的麵孔和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要麼,就是頭也不抬,對於顧客的詢問不予理睬。你實在問急了,她猛地抬起下頦兒,硬邦邦打過一悶棍:“沒有貨!”噎得你直抻脖子,半天喘不過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