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 談模仿(1 / 1)

莊子講過許多精妙的故事,若想一想,很能析出現代人的身影。

有女西施,患內疾而將素手按於胸口,蹙著眉兒在路上緩行。這情景竟讓大家看得呆了,認為美得要命。西施天生麗質,平日的一顰一笑無不瀟灑,更何況今日推出這麼一款新招呢?

於是大家都沉浸在美的氛圍之中,並不理會西施的苦痛是怎樣的。

這時鄰女東施忘情了,竟起身一試,比著西施的樣子操練起來。

東施萬沒想到悲劇正是這樣發生的。她按胸蹙眉才一招搖,竟淋漓顯出極端的醜,觀者一致認為她的醜與模仿西施同是可鄙夷的兩大失誤。

文化人造出成語,說“東施效顰”。

人偶因閃失,被製進成語誤入萬人口實,是大不幸,名符其實的“話把”就在這裏。況且人家東施也是深具愛美之心的大姑娘。

可見,做事無論大小,還是小心些好。

東施動機尚屬端正,錯隻錯在措施不當。人們忿然的是:你也配按胸蹙眉麼?這是“模仿有罪論”。

我倒想問:那麼誰配按胸蹙眉呢?

人類的生產生活,無非兩大類,即創造與模仿。

創造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類社會生活的大部分內容都在模仿。現時廣告泛濫的電視之中,藥品和口香糖無一不在申明它們所仿的是什麼牌號。

東施“引進外姿”的熱情殊可嘉勉,隻不過沒有充分進行可行性探討。其實這麼多年來我們學習效仿過的無數各行業的典型模式,受責備的何止一個東施呢?

就此說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確是聰明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