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神補刀(1 / 2)

小川指著這片獨有的綠色道:“這冬小麥已經試種成功了,估計今年夏天就會推廣,秋天就可以播種了。”

“我們都知道糧食是重中之重,所以鼓勵農耕一直都放在首位。”徐靜文說道。

眾人聽了紛紛點頭,在他們的認知裏,農業確實是國家的根本。

“糧食重要,但是各位理解有偏差,我們人口有限,土地有限,你要怎麼重視?”

“當然是獎勵農耕的同時限製農人,不準私自離了土地,不準棄耕。”

這是時下人們的共識,也是大周朝以來一直沿用的管理方法,有些局部受災,顆粒無收,官府都不允許人口隨便遷移。

“看寧川兄很是不以為然,難道有更好的辦法?”

寧川此時才能深刻體會到陳韻的話,什麼叫思想僵化,她說人人就都應該像睿兒一樣,敢想敢做,能想能做,社會才有進步,不然就是一再的重複再重複。

“其實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發明更先進的生產工具,開發產量更高的糧食品種,尋找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打更多的糧食,空閑出更多的勞動力。”

天下這麼多讀書人,怎麼就沒人想到如此簡單的道理呢?

“空閑出勞動力?”不是應該努力做活,產出更多的糧食嗎?

“沒錯,你們跟我來。”寧川帶著他們往前走,“相信從北地來的學子,應該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吧?”

“我知道,他們在種玉米,可是就……三個人嗎?”

“是啊,已經試驗成功了,這麼一片,三個人一天就可以種完。”寧川自豪的道。

眾人半信半疑,這顛覆了他們的傳統認知。

正在這時一名老者,走走停停,不時蹲下來查看。

“董先生!”寧川忙上前施禮,很是尊重,並向大家介紹,這位就是開發種植玉米的農科院的院長。

玉米在大周朝可是大名鼎鼎,糧食耐旱產量高,大災難時,隻有北地不缺糧食,種植玉米功不可沒。

董宇翰連忙止住寧川的話頭,“大家誤會了,玉米是皇後娘娘當年發現、試種、推廣的,老朽可是不敢貪功的。老朽那時在眾人的嘲笑中,選田育種,在快要支持不住時,是皇後娘娘給了我幫助,她說我做的是利國利民的大事,理應受到支持和理解。”

在董宇翰的心目中,陳韻那可以說是他的再生父母,與他有知遇之恩,心中的地位無人能及。

寧川見碰到了董老先生,便讓他給講講如何打更多的糧食,節省更多的勞動力。董宇翰也未推脫,直接就在這田間地頭,給這些心高氣傲的才子上了一堂課。

人群裏不時的爆發出驚歎聲,寧川知道他的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半。

當年他和姐姐爬上那艘北上的大船,不曾預料他們會走出如此不一樣的人生,這些年姐姐一直跟在皇後娘娘身邊,那是她最崇拜的人,是她可以用命守護的人。

他也不再是當初那個怯懦的少年,陛下說等他成年之時,便可以進入朝堂曆練,他有理由相信,在那樣一對夫妻的指引下,這個國家將走向怎樣的輝煌,他一直堅信著。

接下來寧川帶著他們去了格物院,現在的格物院已經人才濟濟,院落也擴大了好幾倍,真正有了大燕朝最高等學府的風範。

進了大門,左邊小路通往的是格物院的啟蒙學堂,這裏其實就是外麵小學中學大學的縮影。

從啟蒙學堂傳來孩子歡快的笑聲,學子被吸引過來。

透過琉璃窗,他們看到前麵講台上站著的,正是他們早上見過的睿公子。

此時正背著手說道:“肅靜!”

小小的人很有威望,馬上課堂上一片安靜。

“我再出一題,為什麼小明五歲了,隻有一條右腿?”

台下小孩子紛紛猜測是因為小明受傷、被打斷、被狗咬,總之是各種奇葩猜測。

最後小人傲嬌的宣布,“笨啊,每個人都隻有一條右腿,小明也不例外啊!”

小孩子們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然後哄堂大笑,吵著讓陳睿再說一個。

就連窗外的學子也有許多人不得其解。

寧川看了好笑,這都是皇後娘娘拿來對付陳睿的,每次把他難住就能脫身了,不過最近好像陳睿被難住的時候越來越少了。

“那好,就再說一個,如果前朝皇帝李言沒有死,那這個世界會有什麼不同啊?”

寧川聽了心中一跳,這壞孩子,讓人怎麼答?真是坑死人不償命。

突然聽到這個問題,下麵的小孩子也是一愣,他們沒有顧慮,而是真正的考慮起這個問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