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氣異常生六淫(1 / 1)

“燥以幹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故燥勝則地幹,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

——《素問·五運行大論》

五運六氣

五運六氣學說是古人探討自然變化的周期性規律及其對疾病影響的一門學問。疾病的發生往往與氣候變化有密切的關係。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就已經對人與環境和自然之間的關係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認為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包括所處的氣候條件、地理位置等,對疾病特別是傳染病的發生有很大的影響。在這種認知下,逐漸發展形成了中醫五運六氣學說。

五運,就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五方之氣的運動。它是用來說明形成氣候變化的地理因素,同時也是古代用以解釋宇宙變化規律的一個哲學概念。

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變化因素。《素問·五運行大論》說:“燥以幹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故燥勝則地幹,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這六種正常的氣候是萬物生長的條件,對人體是無害的。正如《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可見人依靠自然界的大氣、水穀之氣而生存,並循著四時氣候變化、生長收藏規律而生長發育。當氣候變化異常,破壞了正常生理活動發生疾病時,叫做“六淫”。同時,人們在生活實踐過程中,一方麵認識到六氣的變化特點,另一方麵通過自身的調節機製產生了一定的適應能力,從而使人體的生理活動與六氣的變化相適應,所以正常的六氣一般不易使人生病。

氣候與人體健康

氣候與人體的健康關係非常密切。《素問·離合真邪論》說:“因不知合之四時五行,因加相勝,釋邪攻正,絕人長命。”這裏強調了防病治病必須掌握季節變化規律和氣候的變化特點。古人把一年分為四季,程度的影響。每季三個月,每月有兩個節氣,每節分三候,組成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一年中的二十四節氣可以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季節變更的轉折點,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說明了氣候變化的冷熱程度,白露、寒露、霜降則表示溫度下降後低層大氣中水汽的凝結現象,雨水、穀雨、小雪和大雪表明降水量多少,而驚蟄、清明、小滿和芒種則反映了物候特征。所以,自然界的氣候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人體五髒六腑之氣,我們了解清楚季節氣候變化規律與健康之間的關係,就能采取措施,調整行為,積極地適應氣候變化,達到養生防病的目的。

什麼是六淫

在正常情況下,自然界的六氣,風、寒、暑、濕、燥、火正常運行變化,有利於萬物的生長變化。當氣候變化異常,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如六氣的太過或不及,非其時而有其氣(如春天應溫而反寒,秋天應涼而反熱等),以及氣候變化過於急驟(如暴冷、暴熱等)都會使機體不能與之相適應,導致疾病的發生。這種情況下的六氣便稱為“六淫”。由此可見,六淫是超限度的六氣,淫,有太過、浸淫之意,泛指反常,這是最基本的。六氣是否稱為六淫還與機體是否發病有關。氣候的異常變化致人發病固然應該稱其為六淫,但是氣候變化基本正常,也會有人因其適應能力低下而得病。對患病機體來說,此時也隻能將正常的六氣變化稱為六淫了。

六淫致病的特點

六淫病邪都是由外而入,多與季節氣候、居住環境有關。如春季多風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溫作業易中暑,居住潮濕易感濕邪等。

六淫可單獨侵入人體而致病,也可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邪氣同時侵襲人體致病,如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濕熱泄瀉、風寒濕痹等,且可互相轉化,如風寒不解入裏化熱,熱邪不解耗傷津液可化燥,熱極生風等。

六淫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如寒邪入裏可以化熱,暑濕積累時間長了可以化燥傷陰等。

六淫致病,侵犯途徑多從肌表或者鼻和口而入,或者兩者同時受邪。

此外,臨床上還有某些並非因為六淫之邪外感,而是由於髒腑氣血功能失調所產生的內風、內寒、內濕、內燥、內火五種病理反映,這五種病理反映的臨床表現雖與風、寒、暑、濕、燥、火之六淫致病相似,但究其原因不是外來之邪,而是由內而生,故稱為“內生五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