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拿按摩保健法(1 / 1)

“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

——《素問·異法方宜論》

推拿按摩保健的作用

推拿作為“以人療人”的方法,通常是指醫者運用自己的雙手作用於病患的體表、受傷的部位、不適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體運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以期達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傷止痛、祛邪扶正、調和陰陽的效果。按摩後可感到肌肉放鬆、關節靈活,使人精神振奮,疲勞減輕,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疏通經絡

《素問·血氣形誌》裏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酒。”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調和氣血

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節全身,借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黏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髒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按摩的種類和手法

按摩療法的分類

由於具有疏通經絡,滑利關節,調整髒腑氣血功能,增強人體抗病力等綜合效應,又不受設備、器械的限製,而千百年來一直被廣泛地應用。按摩療法,大致有兩種: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這裏所說的按摩療法。

推拿按摩的主要手法

推拿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推法、按摩法、滾法、拿法、指壓法、拍擊法。下麵分別介紹:

〔推法〕

用指、掌、肘或拳背等部位,著力於人體的治療部位,做單方向的直線移動。操作時指、掌或肘要緊貼體表,用力要穩,速度要緩慢而均勻。

具有疏通經絡,理筋活血,消淤散結,緩解痙攣的作用。

推法是非常常用的按摩手法,用指推稱為指推法;用掌推稱為掌推法;用肘推稱為肘推法;用拳背推稱為拳推法。多用於腰背及四肢,常用於治療風濕痛、各種慢性勞損、筋肉拘急、感覺遲鈍等病證。

〔按摩法〕

用食、中、無名指三指指腹或手掌麵附著於一定部位,作以腕關節為中心的環形而有節奏的撫摩。操作時,肘關節自然屈曲,腕部放鬆,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調。

具有鎮靜止痛,消淤退腫,緩解緊張的作用。多用於胸、腹、背、腰部,因其手法輕柔,常作為理筋開始階段的手法,使患者能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或作為結束階段的手法,以緩和強手法的刺激。

〔滾法〕

滾法操作時,肩臂放鬆,肘部微屈,手呈半握拳狀,以小魚際尺側緣及第3~5掌指關節的背側貼附於患處,通過腕關節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轉,作複合的連續往返運動(前臂旋後時屈腕並用力下壓;前臂旋前時伸腕壓力減輕)。滾動時手背部要緊貼體表,使產生的壓力輕重交替而持續不斷的作用於治療部位,不可跳動或拖拉摩擦。滾動幅度控製在120°左右,並注意動作的協調及節律。

具有調和營衛,疏通經絡,風散寒,解痙止痛的作用。

適用於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豐厚的部位,可用於因舊傷、勞損引起的筋骨酸痛,麻木不仁,肢體癱瘓等病證。

〔拿法〕

用拇指與其餘手指形成鉗形,相對用力一緊一鬆捏擠肌肉、韌帶等軟組織,操作時腕要放鬆,用指腹著力,用力要由輕至重再由重至輕,不可突然用力。

具有緩解肌肉痙攣,鬆解粘連,活血消腫,祛淤止痛的作用。多用於頸項部、肩部和四肢。

由於拿法的刺激較強,常與其他手法配合使用,如結合按摩法可緩和拿法的刺激而兼有摩拿兩種作用。根據拿法作用的部位不同和動作差異,可分為三指拿法、四指拿法和五指拿法。

〔指壓法〕

因用手指點壓刺激經穴,與體針療法頗為相似,故又稱為指針療法。指壓法的取穴基本與針灸學相同,在治療操作時,除以痛為腧的取穴方法外還可以循經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