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變數(1 / 3)

“這麼快就好了?”返京途中,頤寧問瓔珞道。動作還真是很迅速。不愧是臣寰哥哥!

“嗯。”瓔珞點點頭。若有所思地看著走在前麵的臣寰。他那天晚上最後說的那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那你還生自己的氣嗎?”

“我……不告訴你。”瓔珞故作神秘地眨了眨眼睛,駕著馬一溜煙往前小跑一段。怎麼會不生氣呢?但在聽了臣寰的話之後,心裏好像舒坦了一些。畢竟他不認為她是個包袱。“那就暫且依賴一下吧?”瓔珞對自己說。末了,覺得自己分明是越陷越深了。

“可惡!枉費我出那麼大力幫你!”頤寧追上她,不滿道。

“好啦。公主你的大恩大德,瓔珞會沒齒難忘的。”瓔珞笑著。

“聽起來真像是敷衍我的樣子。”頤寧皺起了眉頭。

“你知道嗎?你最近真是越來越聰明了。”瓔珞摸摸她的頭。“我皇兄也這麼說。”猛然醒悟過來,“薑瓔珞!”她都忘了,瓔珞的嘴上工夫還不是她能應付的。

“不過,頤寧,我真的覺得你是越來越可愛了。”瓔珞看著她說道。

“現在可不是奉承我的時候。聽說,洛秋要住到你們將軍府了?”頤寧邊說邊瞪著皇兄蕭昭文。不用說,一定是他的主意。而此時,蕭昭文莫名地感到一股涼意。“怎麼了?”蕭昭翃問。好端端就打起哆嗦來了。

“嗯。因為鬱王打算返京,所以她就不用回封地,暫時住到將軍府來了。”瓔珞的語氣雖然很平淡,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但,不得不承認,洛秋確實給了她很大的壓力。

“這回可不能再出什麼岔子了。一定要把她比下去!”頤寧握緊拳頭。

比下去?瓔珞苦笑了一下。還真是有點困難了。

京城。皇宮。養心殿。

“皇祖母,狩獵數日宮中可有異狀?”在請過安後,蕭昭文問道。

“異狀?何為異狀?比起圍場發生的事都再正常不過了。”太皇太後平靜地說著。臉上不起一絲漣漪。

“皇祖母都知道了?”蕭昭文低下了頭。

“柴將軍的都傷成那樣了,哀家還能蒙在鼓裏嗎?”語氣中有了隱隱的責怪。

“兒臣是不想讓皇祖母擔心。”

“擔心?”太皇太後抬眼看他,“自打你登基以來,咱們孤兒寡母的哀家有哪天不擔心?昭文哪,天子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社稷。咱可不能為了逞一時之勇,而做出要付以百倍代價的事。”

“皇祖母教訓的是。是兒臣魯蠻了。隻道是要堤防而沒有考慮得更加周全。”蕭昭文反省道。因為他的疏漏,損傷了一員大將,實在該罵。

太皇太後明白他是真心認錯,於是點頭:“你明白就好了。不過藩王這頭,我們是該好好布置一下了。”

“是時機成熟了嗎?”

太皇太後輕搖了頭,遞過一封奏折:“你自己看看。”

“撤藩?”看了奏折上的內容,蕭昭文不由吃了一驚,“這襄王……”仔細地思量了一會兒。好個襄王,假意要求撤藩,他若準了,朝中他的心腹必然放出話說蕭氏一族不念舊恩,畢竟當年江山是先皇與這些藩王們打下來的,不免使自己及朝廷落下了不仁不義的口實。這樣就更給他們的造反披上了冠冕堂皇的外衣了。他若不準,也就意味著他得繼續與藩王共存,如此也是後患無窮,藩王多存在一天,對於朝廷來說都有如芒刺在背,

“可看明白了?”太皇太後見他不說話,於是便問。

“看是看明白了,可是兒臣卻不知該怎麼做。”蕭昭文合上奏折。這次還真是棘手了。

“各路藩王之中要數襄王實力最強,因此他的這封奏折隻能暫時敷衍,不要給出明確態度。接下來要做的事你應該明白了?”太皇太後慎重地問道。

蕭昭文會意:“兒臣明白了。”接下來要做的事,一是整編軍隊,既然襄王的目的已昭然若揭,那麼戰事就是不可避免的;二便是招撫其他藩王,各路藩王之間矛盾重重,分化他們,地方的威脅就減少一些;三來就是整頓朝綱,將朝中的輔政大臣,藩王親信或招降,或拔除,而今,惟有他親政,才能有效地應付藩王。接下來的日子,應該會很忙碌了吧。可是——

“難道放任襄王不管麼?”這樣是很危險的。襄王的實力越強,他的勝算便會少掉一分。

“他既然千方百計找理由造反,我們便要在他之前找到他要造反的證據,如果能讓他師出無名就更好了。”太皇太後揉了揉眉心,“我現在是有些擔心你的三皇弟。”三皇弟蕭昭旻是宮女所生,因此自小性子就較為陰鬱讓人捉摸不定。如今他在東南戍邊,襄王必然會拉攏他,著實令人擔憂。

“皇祖母放心,三皇弟定不會做出亡國敗家之事的。”蕭昭文說著,心裏卻是不確定。

“好了。哀家該去佛堂了。”太皇太後點點頭,然後直起身。但願老天保佑我海陵千秋萬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