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大力保持黨員幹部思想純潔(2 / 3)

有人認為,在發展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最需要建設的是法製社會,要堅持依法治國,要用法律來作為約束人們行為的唯一準則。在這種大背景下,還有必要加強道德建設嗎?還有的人認為,道德是屬於私人領域的事情,對於共產黨員來說,隻要在政治上擁護黨中央的領導,思想上信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就足夠了,為什麼還要加強道德修養呢?

首先,重視道德修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追求“仁恕”之道,也就是如何通過自己的道德修養來感化別人,協調人際關係。這一基本原理適用於從個人到家庭,再到社會和國家間關係的全部範圍。所以,儒家思想基本上是一個倫理道德的思想學說,儒家的經典《論語》在流傳到海外時,都是被作為道德範本來讀的。儒家思想對於社會統治者的道德要求也很高,指出君主及其統治集團應該在道德上成為天下的表率,如果他們做不到這一點,那就會被其他人所取代。所以,古代中國的士大夫階層都將立德作為人生事業的頭等大事。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看到了道德對於協調社會關係和社會矛盾的重要作用。他們不是看不到法製,但是認為法製和道德相比,隻能從惡的方麵約束人們不要做什麼,不能從善的方麵引導人們應該做什麼,所以更值得提倡。法治是皮毛,而德治才是精髓。孔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就是說,對百姓僅僅以政令來教導,以刑罰來管束,百姓會因求免於刑罰而服從,但並不知道羞恥;而以德行來教化,以禮製來約束,百姓會知道羞恥並且可以走上自善之途,連違反道德的事情都不做了,更何況違背法律的事情呢?可見,德治和法治是相伴而生,可以互相促進的。古人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把為政者的道德修養,與社會進步和國家安危聯係起來考慮,可見其重視的程度。這種對於道德在社會管理中作用的重視是有現實基礎的。法國作家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裏的主人公冉·阿讓的故事頗能說明這個道理。冉·阿讓因為盜竊,受到過法律的嚴厲懲罰,被罰做苦工。但嚴酷的法律並沒有改變他的本性,反而使他更加仇視社會,他想盡辦法終於逃脫出來,繼續為惡。直到有一天,冉·阿讓認識了善良的妓女芳汀,從她身上發現了人性的美,道德的美,才真正促使他改過自新,矯正了他扭曲的人性。

其次,曆史上,加強道德修養是共產黨人取得革命和建設勝利的強大精神財富。列寧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們把黨看做我們時代的智慧、榮譽和良心。在革命戰爭年代,共產黨員的高尚的道德水平不僅為我們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堅持鬥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也充分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和腐敗貪婪的國民黨政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大限度地爭取到了民心的支持。在工農紅軍的初創時期,黨中央就十分重視部隊的道德建設,當時我們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來約束部隊,不走國民黨、軍閥坑民擾民的老路,紅軍所到之處,不僅秋毫無犯,而且買賣公平,並盡量為群眾擔水劈柴,解決實際的生活困難。正是靠著這種道德上的優勢,群眾才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人民軍隊,我們的黨和軍隊才能逐步由小到大,由弱變強,一步步成長起來。在漫長的革命過程中,我們還注意及時發現和總結英雄模範的優秀道德品質,並號召全體黨員群眾向他們學習,為全民族樹立了道德上的豐碑。毛澤東寫下了《反對自由主義》、《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名篇,從白求恩、張思德等同誌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光輝事跡中提煉出了“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任勞任怨地為人民服務的寶貴精神,號召全體共產黨員以他們為榜樣,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麵對百廢待興的局麵,我們號召全國人民學習雷鋒同誌的“螺絲釘”精神,王進喜的“鐵人”精神,陳永貴的“大寨”精神,焦裕祿的“蘭考”精神,用共產黨員高尚的道德情操點燃了人民群眾建設祖國的熱情。

再次,現實中,加強道德修養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直接需要。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後,針對我們黨內有些同誌放鬆了道德修養,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襲,在實踐中犯錯誤、摔跟頭的事實,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僅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沒有這種精神文明,沒有共產主義理想,沒有共產主義道德,怎麼能建設社會主義?”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兩次召開中央全會,專門討論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問題,並通過了專門的決議。進入新世紀後,我們黨進一步提出了“以德治國”的主張,並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結合起來”作為今後的治國方略。為了全麵提升我國公民的道德水準,推進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我們又出台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使我國的道德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高速增長的經濟帶動了整個社會結構的大範圍的調整,在這一時期,經濟容易失調、社會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最容易發生各種社會動亂。我們現在正處於這一時期,在經濟連續多年保持9%左右的高速增長的同時,社會矛盾也開始凸顯,人民之間的利益分化明顯,社會衝突、社會振蕩的頻率和方式都大大增加。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課題曆史地擺在我們麵前。而要促進社會和諧,僅僅依靠法律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充分運用法律、製度、道德、風俗等各種手段。和法製手段相比,道德盡管沒有強製力的保障,但是它是基於約定俗成的基礎上的,適用麵廣,執行的成本低,適於處理各種人民內部矛盾。而要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首先就要從黨員幹部做起。《論語》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正人必先正己,任何一個社會,統治階級的道德水平和取向對於整個社會是有很深遠的影響的,直接影響到普通群眾的道德取向。“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亂者”。正如鄧小平說的:“群眾對幹部總是要聽其言,觀其行的。”如果領導幹部自己貪汙腐化,“台上他講,台下講他”,那隻能落到“官德毀而民德降”的悲慘結局。所以,如果我們的黨員,尤其是領導幹部都能以身作則,在道德建設中始終走在全民族的前麵,我們黨的純潔性就有了重要保障。就可以將許多社會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一,加強從政道德修養。從政道德是職業道德的一種,是指從政者在獲得權力和運用權力過程中所產生的道德意識、道德規範和道德行為的總和。它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權力性、規範性和導向性,主要表現為政治道德和行政道德,實質上是一種權力道德,也就是領導者的道德操守和職業精神。孔子說:“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幹部的道德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決定著事業的興衰成敗。我們黨提倡的從政道德可以概括為六個字,就是胡錦濤一再強調的“為民、務實、清廉”。為民是從政道德的核心。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來自人民,理應心裏想著人民,心中裝著人民,切實把權力用來為民服務。務實是從政道德的關鍵。唯有務實,才能腳踏實地,不圖虛名,勇於探索,敢於攻堅,紮紮實實為民辦事。清廉是從政道德的內在要求。領導幹部就是要嚴於律己,廉潔奉公,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堅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領導幹部的從政道德在廣大黨員群眾中起著示範作用。領導幹部隻有自覺加強從政道德修養,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模範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規範,才能保持自身思想的純潔,真正取得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依賴,以道德的感召力凝聚起強大的社會力量,促進經濟社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加強社會公德修養。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中或與他人相處過程中應當遵守的道德行為準則,是社會道德在人類社會公共生活中的特殊表現,是為社會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全民性道德。社會公德主要包括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等內容。在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人們交往日益頻繁的現代社會,社會公德具有維護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恩格斯說過,社會公德是人們用來調節人對人的關係的簡單原則。列寧認為,社會公德就是公共生活規則。在列寧看來,社會起碼的公共生活規則,是數百年來人們就知道的、數千年來在一切處世格言上反複談到的、起碼的要求。社會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國家的社會秩序、社會風氣、社會凝聚力,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實踐證明,抓好社會公德建設有利於建立和諧的社會秩序,淨化不良的社會風氣,提高全民族的凝聚力。領導幹部的社會公德意識如何,對全社會起著重要的影響。領導幹部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能夠引領全社會形成優良的道德風尚。加強社會公德修養,要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一是建立平等友善、互尊互助、廉潔和諧的人際關係。麵對社會複雜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係環境,領導幹部遵循人際交往的道德規範,創造平等友善、互尊互助、廉潔和諧的人際關係狀態,不僅有利於促進領導幹部的身心和諧,而且有利於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廉潔從政,預防腐敗。二是積極維護、實現和發展社會公共利益,處理好人與社會的關係。領導幹部要樹立法治觀念,帶頭遵紀守法,養成良好的依法辦事習慣。要遵守公共秩序,規範言行舉止,大力倡導社會新風,弘揚社會正氣。要熱心公益,增強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做社會公共利益的堅定維護者。三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著眼人和自然的和諧共生,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使自然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第三,加強家庭美德修養。家庭美德是每個公民在家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它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麵,也就是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裏團結。家庭美德修養是領導幹部按照社會主義道德觀的要求,通過長期而自覺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鍛煉、自我培養等道德心理活動和客觀實踐活動,自覺克服自身受各種消極因素影響而滋生的低下家庭倫理道德品質,培養高尚的家庭道德品質和情操。倡導清廉家風是領導幹部家庭美德修養的重要內容。清廉家風能夠促進領導幹部及其家庭成員成為端正黨風的表率,促使其家庭成員成為領導幹部廉潔從政的好幫手,從而共同築牢反腐倡廉的家庭道德防線。領導幹部的家風對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江澤民曾經明確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千千萬萬家庭家風很好,就會促進全社會形成良好的風氣。各級領導幹部的家風很好,就會帶動和促進廣大黨員、幹部和群體保持良好的家風。”領導幹部的家風清廉,能夠對整個社會起到正麵的示範和導向作用,促進整個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進而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