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升古鎮建築除了它雄渾壯觀的總體氣勢以外,俯仰皆是的磚、木、石三雕飾件,伴以門、樓、亭、廊的楹聯、匾額,乃至室內的屏風、槅扇、桌椅幾凳等遺存,還有廟宇中各代彩塑,使得這座華夏名鎮的曆史文化氣息更純、更真、更濃。
古鎮的“三雕”,年代上當以資壽寺與晉祠唐代的兩對石獸為最早。靜升文廟午壁則是元代石雕的精品。明清間更有以王家大院的磚、木、石“三雕”藝術最為精湛。彩塑當以資壽寺的元、明彩塑諸品引人關注。
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
雕刻藝術
王家大院遺存有明代建築,其建築風格沿襲了金、元“粗獷古樸”之風格。清代的建築,其雕刻藝術手法,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趨於“纖細縝密”,將民居宅院裝飾得雍容華貴,建於清雍正年間的崇寧堡、乾隆年間的恒貞堡、拱極堡、和義堡、嘉慶年間的視履堡等,其“三雕”藝術手法正體現了這樣的風格,特別是視履堡、恒貞堡,表現得更為典型。其“三雕”藝術品沒有一件因物體微小而苟忽,也沒有一件因用場陋俗而粗製,件件“三雕”藝術品都是精心設計,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品,不僅有文人、士大夫、畫師的介入,而且有美學家理論的指導,在此基礎上,再由能工巧匠應用中華雕刻技藝,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風格。其木雕藝術品多采用圓雕、浮雕、鏤雕等多種手法,將題材各異的圖案表現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王家大院的木雕藝術品大部分為清代作品,而清代將傳統的木雕工藝逐漸發展為趨向立體化的透雕和采地雕。並豐富了原有的技術,派生出貼雕和嵌雕兩種工藝。貼雕不僅縮減了采地雕繁瑣的剔雕程序,而且改變了單一色調的呆板形象;嵌雕則是在凸雕的花麵上嵌以突出的雕飾。其磚雕藝術品,或用燒製成的磚塊雕琢,或用鏤雕成的泥坯燒製,多采用高浮、透雕、剔凸雕等手法雕製而成;王家大院的磚雕為清代作品,而清代的磚雕技術在剔地的基礎上向透雕發展,同時仿照木雕中嵌雕的形式,進一步走向立體化。其石雕藝術品,利用當地所出產的青石、砂石、花崗石、河卵石等,或浮雕、或鏤雕、或陰刻、或陽刻,集眾家雕技與工藝於一體,造型獨特而不怪異、雕工精細而不綺靡;王家大院的石雕多為清代作品,而清代石雕工藝趨向簡化,除工序與曆代相同外,雕刻技術仍保持了原有的混雕、凸雕、陰刻和線刻,視履堡建築群的石雕以隱雕居多,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全形雕。
總之,王家大院“三雕”藝術品的雕刻技法有圓雕、半圓雕、高浮雕、淺浮雕、混雕、陰刻、陽刻等。題材不同、質地不同、視角不同、用場不同,雕刻技藝也各有不同。如石雕山水影壁,為平麵陰刻,線條表現豐富,具有中國畫線描風格;石欄板則用淺浮雕技法,富有表現力,具有欣賞性;石雕影壁則雕刻細膩,連仙鶴之羽毛也刻畫得一清二楚,具有中國工筆畫的特征;影壁與石欄板與視線平衡,或略低於視線,可就近品賞,故用淺浮雕;窗欞、翼拱、鬥拱、雀替、額枋等,需要遠距離仰視,因此采用透雕或高浮雕,以具圖案效果。特別是恒貞堡門樓的坐鬥,正麵用半圓雕雕刻“麒麟送子”、“蛇盤玉兔”、“天馬”、“雙鹿”等,坐鬥兩邊用圓雕手法雕刻牡丹、荷花、梅花、菊花等,使人們在不同的角度,獲得相同的觀賞效果,縮小了視角造成的差異。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品,熔繪畫、書法、雕飾於一爐,運雕、刻、磨各種手法於一品,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顯示出高度的雕刻技藝,運刀斧如運筆鋒,既有大筆的揮毫潑墨,又有小筆的精描細畫,因題材而異,分別采用不同的技法,從而使“三雕”藝術品更具有表現力,更具有藝術性,更具有感染力,更具有觀賞性。並於2008年3月20日列為首批晉中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文化內涵
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品畫圖充盈而不俗濫,意蘊莊重而不蕭颯;題材廣泛,內涵豐富,各有典故,寓意深刻。由於文人、畫工和雕刻藝人的默契配合,相輔相成,將儒家文化的嚴謹禮製、道家文化的天然選擇和佛家文化的空靈境界合而為一,融注於一件件精美的雕刻藝術佳作中,使之自然而然地成為華夏傳統文明的文化載體。
王家大院“三雕”藝術品的內容,簡單有的花木、瓜果、禽獸、什物,複雜的有吉祥圖案、神話故事、人物活動。花木有梅、菊、荷、水仙、睡蓮、玉蘭、牡丹、鬆、竹、藤、靈芝、桐樹、楓樹、芭蕉等;瓜果有葡萄、石榴、柿子、荔枝、橘子、桂圓、蟠桃、甜瓜、核桃、花生、紅棗、蓮籽等;禽獸有鳳凰、鵪鶉、雄雞、仙鶴、駿馬、獅子、玩猴、麒麟、蝙蝠、祥龍、靈龜、梅花鹿、吉羊、玉免、犀牛、貓蝶、老鼠等;什物有才子四藝——琴、棋、書、畫,文房四寶——紙、墨、筆、硯,八仙寶物——葫蘆、棕扇、檀板、荷花、寶劍、玉笛、花籃、魚鼓,還有瓶、鼎、戟、扇、筆洗、翎羽、玉印等;神話故事、人物活動有八仙慶壽、三仙醉酒、蘇武牧羊、天官賜福、五子登科、招財進寶、漁樵耕讀、二仙觀太極、出將入相、二十四孝等;吉祥圖案有鬆鶴延年、鹿鶴同春、二龍戲珠、五福捧壽、四福齊來、連年有餘、封侯掛印、三元及第、事事如意、老鼠拉葡萄、鯉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麒麟送貴子、鳳凰戲牡丹、一品清廉、飛馬報喜、指日高升、功名富貴、仙鶴送子、三陽開泰、一路連科、飛馬報捷、狀元遊街、吳牛喘月、加官進祿、才子四藝、必定如意、安居樂業、連生貴子、鴛鴦貴子、一蔓千子、瓜瓞綿綿、三多、滿床笏、紫氣東來、連升三級、福祥三喜、福壽康寧、六六大順、玉堂安居、翎頂輝煌、錦雞芙蓉、百事如意、平安高壽、六方如意、輩輩封侯等。
王家大院的“三雕”藝術品概括地講,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分開來說有封建禮教文化、耕讀文化、官商文化、家訓文化、吉祥文化;具體地講,有民俗文化、禁忌文化、影壁文化,有龍文化、鳳文化、獅文化,有楹聯文化、裝飾文化、神祀文化,有魚文化、蓮文化、性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