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齊,清霍州直隸州靈石縣靜升村(今靜升鎮靜升村)人。字凝五,號德山,恩進士,例授修職郎(八品),授學正之職,未任。生於耕讀之家,行以端品積學。及教授鄉裏,“以‘小學’、《孝經》為門戶,以‘四書’、‘五經’為根底,博以諸子百家之說。”其所教學生之進步,大大超過他人。王福齊雖一介書生,家境拮據,然而急人之急,從無吝嗇,亦無矜色。鄉人偶有齷齪,先生片言隻語,糾紛立解。歿後,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九月十九日,五十四位受業門人為之立“教澤碑”、“德教碑”於村鍾靈巷口,吏部候選知縣、丙午科舉人耿膺瑜為之撰寫碑文,廩貢生、族侄王鬆齡書丹,碑今存王家大院孝義祠。
耿膺瑜在《教澤碑記》中寫到:“……而考諸縹囊,見文有采,如星光,如日氣,如蛟宮之水;有如春陽,如華川,逶逶迤迤;又有如海連,如震怒,動蕩怪異。竟此誰之文也?與餘遊者曰:‘是福齊凝五公者作也。’”“……事學者即諄諄以端品相戒,課讀法先令收其放,出入經史百家……公口講手畫,又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騰茂實蜚英聲高,月旦評中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