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蘇東坡與蘇溪村(1 / 2)

傳說蘇東坡在杭州任通判時,有一天他邀好友參寥及佛印和尚一起到西湖邊上的壽星寺遊覽。遊覽中,佛印和尚對東坡說:“蘇兄喜歡拜佛遊禪,如今貧僧給蘇兄指引一個絕佳的去處:據一位北方來的高僧大德講,在三千裏之外的河東路汾州靈石縣,有座與壽星寺相仿的寺廟叫資壽寺。那裏既是十分靈驗的祈求聖佛賜福消災、資群生於壽域的著名寺廟,又是古樸幽靜、景色秀美的遊覽勝地。蘇兄若是能親往遊拜一番,才不枉了您喜好遊禪拜佛的盛名。”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2年)蘇軾被外放出知定州,元祐九年(1093年)春末夏初,蘇軾從定州經過十多天的鞍馬勞頓,來到了他向往已久的靈石縣蘇溪村。

一腳踏進蘇溪村地界,蘇軾就陶醉了。在周山環繞中,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呈現在蘇軾的眼前:村莊外,麥苗青,菜花黃,大片沃野綠樹環合,碧水中流,一派生機勃勃;村莊內,屋舍儼然,市肆井然,除去紅牆圍拱的資壽寺之外,所有農舍清一色的青牆黛瓦,錯落有致。“這分明是北國江南,世外桃源!”蘇東坡情不自禁地讚歎道。他決定遊拜過資壽寺之後,一定要在此地多盤桓些時日,好好享受一下這美麗的田園風光。

那資壽寺位於蘇溪村西頭,倚崗而建,氣勢恢宏。離寺很遠就可以望見它巍峨華麗的儀門。資壽寺布局特別,儀門之前有一道影壁作為屏障,進儀門之後是一條窄長的巷道,由低而高漸次伸往院落,盡頭是一座小巧的山門,走進山門拾級而上,是一座塑有二力士的高大山門,進了大山門才算正式進入了寺廟。

這幾道門組成的長長巷道為資壽寺增添了一層森嚴之氣,使蘇軾未進寺院便有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在資壽寺內,蘇軾先後虔誠拜謁了大雄寶殿、彌陀殿、千手觀音殿等殿宇,在諸位神佛前許下了自己的心願,最後,他來到方丈院中,拜會了廟中住持智遠方丈。

他向智遠方丈介紹了自己,並說出了希望能在廟中叨擾幾日,以傾聽師傅談禪論道,向師傅請教禪理,順便遊一遊當地的風景名勝。當智遠和尚得知眼前這位施主就是大名鼎鼎的蘇軾之後,對這位不速之客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他對蘇軾深深一揖,說道:“東坡居士的光臨,令鄙寺蓬蓽生輝,老衲有失遠迎,還望居士見諒,今日居士肯屈身下榻鄙寺,老衲求之不得。居士既來之則安之,盡管放心住下就是了。”說罷,喊來徒弟清掃出一處清淨的居室,將蘇軾安頓了下來。

話說那蘇軾自從在資壽寺住下之後,便每天白天四處遊玩,到了晚上,就與智遠方丈談經論道,過得十分快活。

輕鬆愉悅的日子總是覺著過得很快,眨眼間,幾天就過去了。這一天清晨,蘇東坡早早就起了床,洗漱之後,他懷抱瑤琴,來到村東的那條小溪旁,這時,農舍上冒出一縷縷炊煙,那炊煙聚攏在小溪的上方,將小溪和溪兩旁的樹木籠罩起來。蘇軾登上小溪東邊的高坡,由近及遠放眼眺望,那彎彎曲曲的小溪仿佛一條青龍裹挾著雲霧遊曳在藍天碧野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