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第一篇論文(1 / 2)

盧梭在巴黎經常往來於貴族家中,認識了很多名人。在杜賓夫人家他結識了一位年輕的王子以及他的老師。他們常邀盧梭到鄉間的別墅遊玩,盧梭也因此又認識了王子的兩位隨員。他們都是善良的人,並且對音樂很有興趣,盧梭很快與他們成為朋友。

不久後,狄德羅得到了有限的自由,可以會見親友。盧梭準備去探望這位摯友,同行的還有一位教士和另一個朋友。當盧梭見到狄德羅時,他們互相擁抱,淚流滿麵,激動得不知道說什麼好。稍後,狄德羅對那位教士說:“先生,你看我們的友誼多麼深厚啊!”

狄德羅生活在獄中,憔悴了許多,內心也自然非常孤寂,盧梭的到來讓他感到了慰藉。這之後,盧梭每隔一天都來看望狄德羅,有時陪狄德羅夫人同去,往往在那裏陪伴他一整個下午。

1749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從巴黎到關押狄德羅的監獄約有兩公裏。盧梭步行前往監獄探望狄德羅,一路上天氣酷熱,他非常疲乏,有時就坐下來休息一會兒。盧梭總是隨身帶著書,他坐在路邊翻看隨身帶著的那本《法蘭西信使》時,看到了第戎學院有獎征文的廣告,要求的題目是:“科學與藝術的進步是否有益於道德水平的提升”。

當盧梭見到這則征文啟事時,他覺得自己好像被千萬道光芒射中,許多思想從心中湧現,他感到有點窒息。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後,盧梭發現他的衣服前襟已被淚水濡濕。當時,他仿佛到了另一個世界,腦中湧現出的思想不僅是關於這篇論文的,而是一連串相繼而起的想法和觀念。那些思想好像一場風暴衝擊著他。

盧梭到了監獄後,興奮地將此事告訴了狄德羅。狄德羅極力勸勉盧梭寫一篇論文應征,在好友的鼓舞下,盧梭開始積極地撰寫這篇論文。他許多個夜晚不能成眠,不斷地思考,反複地研究,直到自己覺得滿意,才將其轉化成文字。他請戴萊絲的母親做他的速記員,每天早上,盧梭將昨晚的構思念給她聽,讓她記錄下來。

盧梭從人類的發展著手,自人類覺醒時期開始研究,經過埃及、希臘、羅馬、東方帝國、歐洲的興起一直到現代社會,他的關注點在這期間所曆經的變化上。他指出:

人類的心靈與身體都有需求,這是社會的基礎。當政府和法律提供人類安全與福利時,科學、藝術與文學就在這些鎖鏈上冠以花環,使人們覺得他們具有自由。人們被奴役慣了,王室才顯得具有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勢。科學和藝術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人們這樣的思想境界。當人類還沒有藝術來規範行為、表達情感時,我們的一切是自然無邪的,雖然人類本性並不完美,但是人們從彼此的了解互信中可以得到安全,如今這些無邪已經蕩然無存了!

在文中,盧梭對當時的教育製度也有所抨擊:

我看到四處都有教育設施,孩子們可以在那兒獲得一切知識,但卻沒有人教導他們該如何擔負生而為人的職責。他們甚至無法分辨真實與錯誤,而寬容、平等、人道以及勇氣這些字眼,對他們而言似乎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