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人生三岔路口,定下職業終身大計(2 / 3)

兩年後,意大利國際馬拉鬆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十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四十多公裏的賽程,就這樣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得這樣的道理,我把目標定在四十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所以,當目標比較遠或難度比較大時,一定不要把眼光緊緊盯著它,時間長了,很容易導致職業倦怠和厭職情緒。而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的小目標,這樣實現起來不僅要容易一些,而且還更有成就感,並能最終實現你心目中的大目標。

總之,職業規劃製定得越早、步驟越詳細,越能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找準自己的職業定位,然後朝著這個目標堅定不移地前進,努力將一口井挖深,那麼,你一定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並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完整的職業規劃是成功的基礎

仔細觀察職場中的成功人士就會發現,除了工作能力強以外,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有完整的職業規劃。如果一個人一直都把眼光集中在“能不能找到工作”這個問題上,那麼他也就不可能有長遠的規劃。

朱明27歲,是一位市場部經理,他的專業是電子商務,大學畢業時正趕上網絡蓬勃發展時期,年輕人都慶幸自己闖進了事業發展的快車道。在網絡公司,他學到了新的技能和好的工作方法,但不久他卻發現自己在市場營銷方麵更有長處,於是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後來他找了另一份工作,在海底世界娛樂公司做市場推廣。這是一個需要層出不窮的想象力與熱情、實幹充分結合的發展空間。置身於這樣一個事業與興趣的契合點,他感到幹勁衝天,如魚得水。

也許你現在隻是一位翻譯,再過十年,卻坐在出版社老總的交椅上;也許五年前你還是某飯店的高層管理者,現在卻是電視台黃金檔熱門電視劇的編劇;也許你讀過城市規劃,試著做過房地產,但若幹年後,你卻在國際組織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該怎樣為自己設計職業規劃呢?你應該用有條理的頭腦為自己要達到的目標規定一個時間計劃表,即為自己的人生設置裏程碑。職業生涯規劃一旦設定,它將時刻提醒你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以及你的進展如何。

第一,要清楚你需要什麼。寫下十件未來五年內你認為自己應做的事情。要確切,但不要有限製和顧慮哪些是自己做不到的,給自己的頭腦充分的空間。

或者你設想:“我死的時候會滿足,如果……”想象假設你馬上將不在人世,什麼樣的成績、地位、金錢、家庭、社會責任狀況能讓你滿足。

第二,做好優勢/劣勢/機遇/挑戰的分析。分析完你的需求,試著分析自己性格、所處環境的優勢和劣勢,以及一生中可能會有哪些機遇,職業生涯中可能有哪些威脅,等等。這是要求你試著去理解並回答這個問題:我在哪兒?

第三,為自己設定長期和短期的努力目標。根據你認定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優勢、劣勢、可能的機遇等,來勾畫自己的長期和短期的目標。例如,如果你分析自己的需求是想授課,賺很多錢,有很好的社會地位,你可選的職業道路便會明晰起來。你可以選擇成為管理講師,這要求你的優勢包括豐富的管理知識和經驗,優秀的演講技能和交流溝通技能。有了長期目標,然後就可以製定短期目標來一步步實現。

第四,在努力過程中找到阻礙你成功的因素。寫下阻礙你達到目標的自己的缺點,以及所處環境中的劣勢。它們可能是你的素質方麵、知識方麵、能力方麵、創造力方麵、財力方麵或是行為習慣方麵的不足。當你發現自己的不足的時候,就要下決心彌補它,這能使你不斷進步。

第五,製訂具體行動計劃。現在寫下你要克服這些不足所需的行動計劃,要明確,要有期限。你可能需要掌握某些新的技能,提高某些目前的技能,或者學習某些新知識。

第六,不要羞於尋求幫助。想一下你的父母、老師、朋友、上級主管、職業谘詢顧問中,有誰可以幫助你。外力的協助和監督會幫你更有效地實現目標。

第七,分析自己的角色。如果你目前已在一個單位工作,對你來說進一步的提升非常重要,你要做的便是進行角色分析。反思一下這個單位對你的要求和期望是什麼,作出哪種貢獻可以使你在單位中脫穎而出?大部分人在長期的工作中趨於麻木,對自己的角色並不清晰。但是,就像任何產品在市場中都要有其獨具特色的定位和賣點一樣,你也要做些事情,一些相關的、有意義和影響但又不落俗套的事情,讓這個單位知道你的存在,認可你的價值和成績。成功的人士會不斷對照單位的投入來評估自己的產出價值,並保持自己的貢獻在單位的要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