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放棄也是選擇,能夠選擇懂得放棄(1 / 3)

學會放棄也是在作選擇

我們知道人的一生要學會很多東西,小時候要學會走路,學會說話,長大了要學會各種知識,學會做人的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人生中,要想過得輕鬆快樂,想活得更加精彩,還有一樣東西必須學會,那就是學會放棄。

曾經有一個人,每天活得不堪重負,沒有絲毫快樂可言,於是他去請教一位德高望重的聖人。聖人讓他背起一隻竹簍,請他每走一步就撿一粒石子放進竹簍裏。他剛走百步,就覺得背上的東西太重,受不了了。這時,聖人又把石子一粒一粒地從竹簍裏取出,並且告訴他說:“這粒是功名,這粒是利祿,這粒是小肚雞腸,這粒是斤斤計較……”當大半石子被拋出後,他背起竹簍走起路來感到輕鬆多了。這個人在聖人的指點下終於找到了自己不快樂的原因。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一隻竹簍,你把功名利祿統統壓在身上,當然會壓得自己失去快樂的感覺。如果把這些東西放下,相信快樂定會與你為伴。生活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如果你放棄了一樣事物,它一定會給你另一種幸福。如果你不舍得放棄陽光的明媚,就不會看見晚霞的美麗,不舍得放棄春天的鳥語花香,就不會擁有秋天的碩果累累;不舍得放棄夏天的絢爛多姿,就不會擁有冬天的雪花飛舞;不舍得放棄童年的無憂無慮,就不會擁有長大後的輝煌成就。

什麼都不願放棄的人,是對生命的最大放棄。在漫漫人生路上,如果一個人將一生的所得全部背負在身上,他最終極可能會被壓垮。昨天的成就,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未來。隻要勇敢地放棄自己的過去,放棄那些阻擋你的東西,你就會快樂瀟灑地選擇另一種生活,從而培養自己對生活的堅定信念。所以,放棄意味著爭取。放棄一些你無意或者是無法得到的,才能夠更專注更有力地追求你想要得到的。學會放棄,人生才顯得更加積極主動。

放棄不是頹廢,不是厭世,而是一門學問。人生在世,忙忙碌碌,疲於奔波,常常被強烈的欲望所驅趕,不敢停步,不敢懈怠。背上包裹越來越多,越來越沉,卻什麼都不願放棄。因此,當一個人收獲越來越多的時候,身心也就越來越疲憊。學會放棄,是因為心靈的天空不能塞得太滿,就像雲朵太多就成了烏雲密布,幾朵白雲飄曳才顯得天空更美麗。

學會放棄,才能擁有一份成熟。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會慢慢地發現他不得不放棄越來越多的東西,在不斷的放棄中,人才會變得更加沉穩豁達。學會放棄,人生將向你展示另一種獨特的美麗。

盡管人生有許多東西是需要奮鬥的,也有許多東西是不能不放棄的。但是,放棄並不是悲觀失望的退卻,而是另一種前進。在眾多放棄中,最不能放棄的就是自己的希望,如果連希望也放棄了,那就陷入了一種消極的生活狀態。

心理學家曾對兩隻老鼠做過一個實驗。研究人員用手緊緊抓住第一隻老鼠,無論它怎麼反抗掙紮,都沒有辦法逃脫。掙紮了一段時間以後,老鼠終於放棄了存活的希望,一動也不動地躺著,這時候再把它放到一個溫水槽裏,老鼠立即就沉了下去,它沒有遊泳自救。而第二隻老鼠並沒有被緊緊地抓過,所以被放到水槽裏之後,馬上就從水裏遊了出來。

兩隻老鼠的實驗說明,如果放棄了希望,放棄了改變現實的勇氣,那生活對於你就是暗淡的,你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條件。如果一個人能在不斷的打擊中,放下心中的陰影,放下腦中的憂慮,把剩下的有限精力投入到新的考驗中去,就能用那種不達目的絕不停止的堅忍精神開創新的天地。在許多時候,勝利者和失敗者往往隻差一點,那就是這種堅持的精神,就是這種敢於放棄打擊後的失落心情的決心。他們從來都不輕信別人的流言,從來都以自己的態度為基點,因為隻有自己的勇氣和辛勞,才能幫助自己解決一切橫在麵前的難題。

除了不能放棄前進的希望外,還不能放棄自己的尊嚴,不能放棄做人的原則。正如文天祥一樣,放棄了榮華富貴,卻達到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境界;正如聞一多一樣,放棄了權勢利誘,卻成為了民族的英雄。正確地選擇放棄,才會有一種自豪。

所以,學會放棄,是放棄那種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難以實現的目標,而不是放棄為之奮鬥的過程和努力;是放棄那種毫無意義的爭鬥和沒有價值的求索,而不是喪失奮鬥的動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棄那種金錢地位的搏殺和奢侈生活的沉迷,而不是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放棄,是一種境界,是自我發展的必由之路。昨天的輝煌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過去的成就隻能讓它過去,隻能毫不痛惜地放棄。隻有學會放棄,才能卸下身上的負擔輕鬆上路,才能激發出新的力量,才會有新的收獲。如果在奮鬥的路上遇到了煩惱,應該先暫時將煩惱放在一邊,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等到心情平和後再重新麵對。這是對痛苦的解脫,也是對愉快生活的接受。

學會放棄吧,朋友!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消極的、悲觀的、不利於個人發展的,都應該放棄。

放棄糾纏於細枝末節

要做大事,須統觀全局,不可糾纏於小事之中,你必須明白放棄其實是一種重要的選擇。處理事情的時候,一味地強調細枝末節,以偏蓋全,就會抓不住要害問題去做工作。沒有重點,頭緒雜亂,不知道從哪裏下手就做不成任何事情。為什麼總把眼睛盯在細枝末節上邊呢?不去糾纏小節、小問題,選擇最重要的,才是正確的做事方法。

《淮南子》中的“九方皋相馬”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大了,您的家裏,有能去尋找千裏馬的人嗎?”伯樂回答說:“好馬可以從外貌、筋骨上看出來。但千裏馬很難捉摸,其特點若隱若現,若有若無,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訴他們什麼是好馬,但沒有辦法告訴他們什麼是千裏馬。我有一個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馬的本領不比我差,請您召見他吧!”

於是,秦穆公召見了九方皋,派遣他去尋找千裏馬。三個月之後,九方皋回來了,向秦穆公報告說:“千裏馬已經找到了,在沙丘那個地方。”秦穆公問他:“是一匹什麼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派人去看,結果是一匹公馬,而且是黑色的。秦穆公非常不高興,於是將伯樂召來,對他說:“真是糟糕,您推薦的那個尋找千裏馬的人,連馬的顏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來,又怎麼能知道是不是千裏馬呢?”伯樂長歎一聲說道:“他相馬的本領竟然高到了這種程度!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原因啊!他抓住了千裏馬的主要特征,而忽略了它的表麵現象;注意到了它的本領,而忘記了它的外表。他看到他應該看到的,而沒有看到不必要看到的;他觀察到了他所要觀察的,而放棄了他所不必觀察的。像九方皋這樣相馬的人,才真的達到了最高的境界!”而那匹馬,果然是天下難得的千裏馬。

很多男人常常會埋怨陪伴女人買東西,既費時間,又很勞累。她們不是對布料不滿意,就是對式樣百般挑剔,或者覺得雖然式樣勉強過得去,可惜質地實在不行,因為各種因素而猶豫不決,結果常常空手而歸。其實,這些毛病並非隻有女人才有,一般人在工作或讀書的時候,也會拘於小節而忽視大局。

當一個人對於某事猶豫不決時,就會發生如上的迷惑或彷徨。這時候,如能針對自己的目的,抓住核心問題來研究,就可以發現一條排除迷惑的大道。例如,你要選購西裝,不妨先明確地限定是何種花紋、式樣、布料,如果決定以花紋為主,那麼,式樣和質料就可以作為次要考慮的條件。如果抓住重點來研究,自然能果斷地選購,而且自己也不會後悔。

我們看問題應該把著眼點放在較大的目標上。如果用兵家的術語來說,我們寧願失去一場戰鬥而贏得一場戰爭,也不願因贏得一場戰鬥而失去整個戰爭。

無論是用人還是做事,都應從大局出發,學會選擇,懂得放棄,不要因為一點小事而妨礙了事業的發展。我們要用的是一個人的才能,不是他的過失。

放棄毫無意義的執著

來自兒時的教育往往使得我們過分推崇執著,執著當然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事實已經證明了你所做的事情毫無成功的希望,那麼繼續執著下去就隻能是毫無意義的,這個時候就一定要選擇放棄。

當你確定了目標以後,下一步便是鑒定自己的目標,或者說鑒定自己所希望達到的領域。如果你決心作一下改變,就必須考慮到改變後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決定解決某一問題,就必須考慮到解決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