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選擇真心朋友,摯友讓你受益一生(1 / 3)

珍視能與你共患難的朋友

朋友有很多種,酒肉朋友、意氣朋友、知心朋友……選擇朋友是必須經過周密考察的,是應該經過考驗的。交一個朋友,無論對其意誌力還是理解力,都必須事先進行檢驗,要觀察其是否值得信賴。可是有不少人對此並不很在意,感到多此一舉。要了解一個人,往往根據他的朋友就能夠判斷出他的為人,比如智者永遠不與愚者為伍。而樂與某人為伍,不一定就表示彼此就是知己了。因為,有時我們對一個人的才華沒有信心,卻會高度評價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誼可能不夠純潔,可是能夠帶來短暫的快樂;有些友誼很真摯,其內涵豐富,能夠孕育成功。很多時候,一位朋友的好見識比很多人的祝福還要寶貴。

朋友要精心挑選,不能隨意結交。聰明的朋友能夠助你驅散憂愁,愚蠢的朋友隻會幫你聚集憂患,而真正的朋友必須是能與你共患難的。

有的人是為了借錢而和你交往的,如果你某時囊中羞澀不能幫他的忙,他就會認為你不再是他的朋友了,這種人是以錢來衡量友情的人;有的人是為了你的社會背景而結交你的,當你發現這樣的事情不合理而拒絕的時候,他就會認為你高高在上看不起人,這樣的人是以你能不能幫他的忙為標準來看待友誼的人;有的人是為了占各種便宜而和你做朋友的,當你沒有便宜給他占的時候,他就會認為你是小氣鬼。不懂得付出,隻會索取的人,是以別人能不能無償給他好處來決定是否和對方交朋友的。

有兩個商人常年在一起經商,他們相互間一天比一天更了解,越來越要好,兩人就約定:同生死,共患難,絕不互相遺棄。

事隔不久,他們在一條偏僻的小道上遇到一隻大熊。在這危險關頭,一個夥伴飛快地跑向路旁的一棵小樹,爬了上去。樹很小,另一個夥伴不敢再冒險爬上去了。他一看,再無其他出路,隻好馬上躺倒在地,屏住呼吸,四肢一動也不動,裝著好像死人一般。這隻餓慌了的大熊朝他俯下身子,用爪子把他翻過來轉過去,舔舔他的臉,看看他到底還有沒有氣。由於恐懼,這個夥伴早就嚇得麻木了,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已凝結,以致真的變得冰冷、僵硬,如同死人。最後,這隻熊隻好從他身邊走開了,因為熊是不吃死人的。

直到這頭熊走遠後,樹上的夥伴才爬下來。他故作幽默地問這位裝死的朋友:“告訴我,你躺在地上時,熊伏在你耳朵邊講了些什麼?”

“它給了我一些有益的忠告。”這個夥伴回答說,“對我最重要的忠告是:我應時時提防那些不忠實的朋友,哪怕隻發現他有一點不可靠的地方,也應該盡快地離開他。”說完,他毅然離開了他的夥伴,自己走了。

不論是誰,也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都需要幾個能夠同甘共苦的“知己”級別的貼心朋友,這一點十分重要。知心朋友的作用,不僅僅是在當自己有了困難時,有人會主動出麵、及時幫忙,而在於心靈的相互扶持。

人一生或許會有許多“朋友”,但是真正能夠同甘共苦的絕對不多。尤其是在職場上,經常打交道的人相互之間大多都是利益關係,很難走到親密無間的程度。所以許多人覺得,真正的朋友大多是上學時的同學。正是由於真正的知己難得,一旦擁有,就要像愛護自己的財物一般,時時保養,倍加珍惜。

從道理上講,對朋友需要一視同仁;但事實上,朋友的確需要區分三六九等。那麼,什麼樣的朋友才能算得上是能夠共患難的朋友呢?英國詩人拜倫說:“趨炎附勢的人,不可與其共患難。”就像上麵寓言故事中“爬樹”的那位,平時或許也可以算得上是很好的朋友,但在特殊環境或條件下,他為了自己,會毫不猶豫地搶占自己的利益地盤。這種人隻能成為泛泛之交,絕對不可能共患難。在平時隻要多留心,打過幾次交道後,就能辨別出這種人。能夠共患難的朋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交到的,需要長期的培養和發現。所謂能夠共患難的朋友,也就是知己,知己也可以稱為刎頸之交。《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講的是為大家熟知的藺相如與廉頗將軍的故事,也就是廉頗袒胸露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的感人故事。

藺相如與廉頗為什麼後來能成為刎頸之交?並不是一見麵就好得不得了,而是經曆了曲折的交往甚至鬥爭過程,最後才情感相融、友情交彙,達到心心相印的程度。也就是說,能夠共患難絕對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經過不斷考驗、培養與磨合,形成的一種牢固的情感關係。

我們應該明白,什麼樣的人才能夠成為可以共患難的朋友,一生得一什麼樣的知己才能足矣,才能“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朋友之間共安樂易,共患難難,隻能共安樂的不是真朋友,能夠共患難的才是真朋友。正是由於真正的知己難得,一旦擁有,就要像愛護珍寶一般,時時保養,倍加珍惜。選擇了一個真正能夠共患難的知己好友,也就獲得了一份可以受益終生的寶貴財富。

準確識別朋友中的“小人”

真正的朋友是在困境中拉你一把的手,在長夜裏伴你同行的燈,是在利害衝突休戚相關的關鍵時刻,不會出賣和舍棄你的人。人一生不能沒有朋友,又不能濫交朋友。古代大學者朱熹教育兒子:“交友之間,尤當審擇。”“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過者,益友也;其諂諛輕薄,傲慢褻狎,導之為惡者,損友也。”這種把“能攻吾過”和“導人為惡”作為擇友標準,在今日也是很有見地的。在人際交往中,雖然朋友多多益善,但要識別真朋友或假朋友,對假朋友保持警醒,並珍視真心朋友,這樣才能受益終生。

魏文候手下有員將領叫樂羊。有一次,樂羊領兵去攻打中山國。這時,恰恰樂羊的兒子正在中山國。中山國王就把他兒子給煮了,還派人給樂羊送來一盆肉湯。樂羊悲憤已極但並不氣餒,毫不動搖,他竟然坐在帳幕下喝下了用兒子的肉煮成的湯。

魏文候知道後,對堵師讚誇獎說:“樂羊為了我,喝下用他親生兒子的肉煮成的湯,可見他對我是何等忠誠啊!”堵師讚卻回答說:“一個人連兒子的肉都敢吃,那麼,這世上還有誰他不敢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