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
月季花根15g,杜鵑花根10g,水煎服。
幹血癆:月季花12朵,燒存性,用黃酒送服。
月經不調:
鮮月季花15~20g,放入保溫瓶內,開水泡服,連飲數次。
月季花12朵,泡酒服。如月經色淡量少,加當歸10g;如月經色紫紅,小腹脹痛,加丹皮10g。
月季花8朵,加糖水煎服。
月季花30g,研為末,分2次用開水和酒適量衝服,每隔4小時服1次,忌食生冷。
月季花根10g,水煎服,1日2次。
月季花10g,益母草20g,水煎服。
赤白帶下:
月季花15g,蒼術10g,土茯苓20g,水煎服。
月季花根9~15g,水煎服。
子宮脫垂:鮮月季花30g,與適量紅酒燉服,可治產後子宮脫垂。
肝鬱不舒:月季花20g,柴胡10g,香附10g,煎湯內服,可治肝鬱不舒、兩肋脹痛。
腰膝腫痛:鮮嫩月季花葉適量,搗爛敷患處。
筋骨疼痛:月季花適量,焙幹研末,每次3g與黃酒調服,可治筋骨疼痛及輕微跌打損傷。
跌打損傷:
月季花葉適量,搗爛敷患處,可治刀傷及跌打損傷出血。
大紅月季花葉60g,搗爛敷患處,可治肌肉打傷紅腫疼痛。
月季花整株,洗淨搗爛敷患處,1日1次,可治手足筋扭傷。
月季花嫩葉、紫蘇嫩葉各適量,砂糖少許,共搗爛敷患處,1日2~3次,可治眼睛打傷紅腫。
蛇頭疔瘡:月季花嫩葉,搗爛,加少許紅糖、白酒敷患處,每日換藥兩次。
中國的花文化源遠流長,古代詩詞中多借花抒發喜憂之情。“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菊花,李清照),“隻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月季花,楊萬裏)都是用花寓意美好的生活,寄希望於花,像花一樣美好、幸福、美滿。
中國對月季的研究始於南宋時期(司馬溫著《月季新譜》)。月季花原產於中國,是中國九大名花之一(其他九種分別是水仙、梅花、牡丹、荷花、茶花、杜鵑花、蘭花、菊花、馬藺)占世界四大鮮切花之一(月季、唐菖蒲、香石竹、菊花)有上千年的栽培曆史,所以它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月季不僅原產於中國,其拉丁文種名就是中國月季,於1868年拿破侖時代由法國傳教士傳入法國後與歐洲的薔薇雜交育種形成現代月季,再傳遍整個世界。有~位著名的英國植物學家叫麥考爾·英地爾的說:“如果沒有中國四季能開花的月季(月月紅)同歐洲薔薇育種就不可能有現在分布在世界近3萬多種不同花色、大小、氣味的月季玫瑰”。可見,月季的根在中國,原產於中國,最終發展普及到全世界。因此,月季花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月季菜譜
月季花粥
菜係及功效:美容菜譜月經不調食譜
口味:清香味工藝:煮
月季花粥的製作材料:
主料:粳米100克
輔料:桂圓肉50克,月季花30克
調料:蜂蜜50克
教您月季花粥怎麼做,如何做月季花粥
1. 粳米淘洗幹淨,用冷水浸泡半小時,撈出,瀝幹水分。
2. 桂圓肉切成末。
3. 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將粳米、桂圓肉末放入,用旺火燒沸,然後改用小火熬煮成粥,放入蜂蜜、月季花,攪拌均勻,即可盛起食用。
小帖士-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詵:“粳米不可同馬肉食,發瘤疾。不可和蒼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雖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瀉者忌之。”
月季花湯
菜係及功效:活血化瘀食譜月經不調食譜 痛經食譜
口味:甜味 工藝:煮
月季花湯的製作材料:
主料:月季花50克
輔料:冰糖30克,黃酒10克
教您月季花湯怎麼做,如何做月季花湯
1.將月季花洗淨,加水15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
2.去渣取汁,加冰糖及黃酒適量。
小帖士-健康提示:
1. 行氣活血。
2. 適用於氣滯血瘀、閉經、痛經等。
3. 月季花活血調經,消腫止痛。對痛經、閉經、療毒癤腫有療效。
4. 但其性溫,破氣,血熱、氣虛者不宜飲用。
酥炸月季花
菜係及功效:肝調養食譜活血化瘀食譜 月經不調食譜工藝:酥炸
酥炸月季花的製作材料:
主料:小麥麵粉400克,雞蛋200克,牛奶200克,月季花100克
輔料:發酵粉2克
調料:白砂糖100克,鹽15克,色拉油50克
酥炸月季花的做法:
在雞蛋清、蛋黃中加入糖、牛奶,攪勻後抖入麵粉、油,鹽及發酵粉,輕攪成麵漿;蛋白用筷子攪打至起泡後對入麵漿。花瓣加糖漬半小時,和入麵漿。湯勺舀麵漿於五成熱的油中炸酥。
用法:作早晚餐或點心食。
健康提示效用:疏肝解鬱,活血調經,適用於血瘀之經期延長。
按語:月季花能活備調經,主治肝鬱不舒、瘀血滯所致的月經不調、胸腹脹痛、煩悶嘔惡等症。
肝調養藥膳
食物相克雞蛋: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第十一章 異香清遠襲人來——玫瑰文化
§§§第一節 玫瑰與文化藝術
玫瑰典故
在數不勝數的餅類食品中,有一種玫瑰花餅,也叫花餅。玫瑰花餅的餡料,以鮮花瓣為主,蜜餞過後,餅麵上再撒些鮮花瓣。看上去,花瓣令人心醉;吃進去,花香沁人心脾。
清代,由於乾隆皇帝喜歡吃玫瑰花餅,使之一躍成為宮廷禦點。後來,乾隆皇帝還“特批”道:“以後祭神點心用玫瑰花餅不必再奏請即可。”
據傳,玫瑰花餅是河北承德一位糕點師創製的,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正是由於這餅出名早,名氣大,流傳的範圍也廣,從南方的昆明到北方的天津,均有所見。晚清時的《燕京歲時錄》記載:“四月以玫瑰花為之者,謂之玫瑰餅。以藤蘿花為之者,謂之藤蘿餅。皆應時之食物也。”玫瑰花的花期有限,而這種餅隻用玫瑰花的鮮花瓣,這也是“不可多得”而顯名貴的一個原因。
乾隆皇帝特別推崇玫瑰花餅,與他飲食養生的健康理念不無關係。
乾隆說:“事煩心不亂,食少病無侵,此二語乃為子養心養身良方,原別無求長生之術也。”他飲食有節,從不暴飲暴食,從不舉行夜宴,“凡曲宴廷臣,率不過未申時”。倒是有一次詩聯中出現“夜宴”時,得到了乾隆的誇獎。那是廣東人馮進修赴京趕考,恰遇乾隆詩興大發,說出上聯:“玉帝行兵,雷鼓雲旗,雨箭風刀天作陣。”馮進修對出下聯:“龍王夜宴,月燭星燈,山肴海酒地為盤。”
乾隆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卒於嘉慶四年(1799),享年89歲。他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倫之樂。後人總結他的長壽之道時,普遍認為:一是重視養生法;二是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三是服用補益食物和藥物。乾隆主張“少食”,提倡“雜食”。玫瑰花餅、燒麥等帶有餡料的食品,能糧菜混吃,也就都成了他所喜歡的盤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