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山
清·潘耒
卦山交山陽,
孤峰獨崔嵬。
下眺一氣中,
棱棱露岩崖。
森如六爻列,
錯若萬卦排。
我來正雪霽,
寒空無纖埃。
群峰皎練明,
萬柏攢一苔。
遠見介山巔,
幹霄白皚皚。
近矚盧川城,
微茫辨樓台。
文峪下西溪,
汾川自東來。
連山走黃河,
屏扆卻抱回。
誰言萬家縣,
形勢亦壯哉!
守險在良牧,
撥亂須雄才。
利鐵錮窮岩,
健馬嘶風哀。
劉淵亦何人,
石匣為中開?
蒼天不可問,
浩歌舒遠懷。
注釋:
潘耒(1646—1708年):字次耕,號稼堂、力堂。晚號止止居士。江蘇吳縣人。顧炎武學生。工詩文辭,兼長史學,旁及曆法、算數、宗教,兼通音韻。康熙間中博學鴻詞,授檢討,纂修《明史》,充日講起居注官。作品有《類音》《遂初堂詩文集》等。康熙十年(1671年)秋,他隨顧炎武遊曆交城。盧川:唐先天二年(713年),交城縣古交地區析置盧川縣,後將“盧川”作為交城縣別稱。文峪:文峪河,汾河支流,從交城縣西北發源。汾川自東來:清康熙間,汾河自交城縣東部段村一帶入境,流經東西汾陽村南,故有汾川自東來之句。劉淵(?—310年):字元海,匈奴人,兩晉時十六國漢國的建立者。世襲匈奴左部帥,都離石。交城縣西北有“劉王暈山”,相傳為劉淵遊獵避暑地,並立石紀功。石匣:古代宗廟中藏神主的石函,亦名石室。喻指君權神授。這裏詩人以劉淵晦指交山農民軍,都不是石匣的繼承者。
遊卦山賦
趙樸初
1977年7月30日遊卦山賦呈交城
縣委諸同誌
交城山,交城水。
交城之山雄且秀,交城之水清而美。
昔我數度來交城,但見石壁秋容耳。
今來交城倍有情,為是領袖之故裏。
所鍾遂不限一隅,關心乃遍眾山水。
郊行五裏入卦山,連崗夾澗畫爻環。
黛色參天多古柏,崇樓峻閣備莊嚴。
所惜唐碑與經幢,竹垞所見未得觀。
虛堂雕塑甚殊妙,近亦慘遭四凶殘。
書記為道交城事,四凶為害非一端。
大力何止興百廢,雄心誓
當排萬難。
爾時山花紅欲燃,管弦鼓吹起庭間。
兒童妙作秧歌舞,英英令人開心顏
交城水,交城山,華主席生長遊擊之地兮,
行見舊貌換新顏,重巒迭巘(yǎn)現原田。
高路平平入雲端,到處流水鳴潺潺。
鶯歌燕舞非等閑,喜看巨手轉坤乾。
注釋:
趙樸初(1907—2001年):安徽太和人。當代詩人、書法家。長期從事佛教研究和社會救濟工作。曾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石壁秋容:交城縣十景之一。佛教名刹、淨土宗祖庭玄中寺屬其間。竹垞:清朱彝尊(1629—1709年)號。
登卦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