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毛澤東《論十大關係》的方法論意義(1 / 3)

經過長達半個世紀的曆史檢驗,充分證明毛澤東《論十大關係》一文作為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開篇之作,其重要性正如鄧小平所說:“這篇東西太重要了,對當前和以後,都有很大的針對性和理論指導意義。”

毛澤東曾說:“中國應當是辯證法發展的國家。”他是最善於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客觀事物、指導工作的,《論十大關係》也在這方麵為我們樹立了一個範本。如果說,《論十大關係》標誌著毛澤東對自己的建設道路的探索開始形成一個比較係統的重要思想,有現實的指導意義,那麼,體現其中的充滿活躍的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從一定意義上說,更具有普遍的、長遠的價值,是值得後人認真研究和學習的。

一 調查研究求真知

把調查研究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間環節和橋梁,這是毛澤東確立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特點。

實事求是即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就是要從中國社會實際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而調查研究則是達到實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從方法論的意義上說,這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認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鬥爭策略,決不是少數人坐在房子裏能夠產生的,它是在群眾的鬥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因此,我們需要時時了解社會情況,時時進行實際調查”。他提出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一振聾發聵的警示。他不僅把調查研究看做是黨必須遵循的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麵,而且把調查研究提到洗刷唯心精神,防止一切機會主義、盲動主義錯誤的哲學高度來認識。

社會主義製度在中國確立之後,毛澤東從黨在新時期麵臨的新任務出發,提出了進行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並把“努力找出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作為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主要內容。這是一個十分深刻而重要的思想。很顯然,在毛澤東看來,黨在民主革命時期進行的波瀾壯闊的鬥爭,是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第一次結合的過程;現在,當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任務提到黨的麵前時,他敏銳地提出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毫無疑義,這“第二次結合”的曆史使命,就是要解決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這一嶄新的曆史課題。這反映了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時期的理論和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反映了他在這個時期的重要戰略思考。正是在這一思想指引下,開始了對自己的建設道路的探索。

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後,毛澤東的注意力和工作重點,開始向經濟建設,特別是工業建設方麵轉移。這是全黨也是毛澤東麵臨的一個新的任務,即在經濟文化落後的東方大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一個非常艱難而複雜的問題,它既不能從馬列主義的書本中找到現成的答案,也不是照搬、照抄蘇聯的模式所能奏效的;它隻能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如同進行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第一次結合一樣,毛澤東在進行新的曆史性探索時,也是從深入而周密的調查研究入手的。

對被稱為探索自己的建設道路的開篇之作的《論十大關係》,毛澤東曾回憶說:“那個十大關係怎麼出來的呢?我在北京經過一個半月,每天談一個部,找了三十四個部的同誌談話,逐漸形成了那個十條。如果沒有那些人談話,那個十大關係怎麼會形成呢?不可能形成。”生動地反映了這篇名作的產生和形成過程。這種富有特色的調查研究,對我們確立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首先,通過調查研究,從實踐中求真知,尋找答案。1956年是我國社會發生曆史性變動的一年,毛澤東認為,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為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一個新的經濟文化建設高潮即將到來。他在1月25日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中,滿懷信心地提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我國人民應該有一個遠大的規劃,要在幾十年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文化上的落後狀況,迅速達到世界上的先進水平”。這時,為了實現這一曆史性任務,也為了能夠給即將召開的八大提出符合我國實際的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路線和綱領,毛澤東按照他一貫的工作方法,進行了他在新中國成立後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以經濟工作為重點的調查研究。

這次調查研究,從1956年2月,24日開始,按照重工業、輕工業、交通郵電、農林水利、財貿金融的順序,聽取中央主管經濟的34個部門的工作彙報,到4月24日結束。從4月18日起,毛澤東又用6天時間,聽取國家計委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彙報。前後曆時兩個月,實際聽彙報的時間為43天。與此同時,毛澤東還接受李富春的建議,通知公交部門約200個到300個重要工廠、建設工地分別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寫一書麵彙報。他並提出在今後幾個月擬再分別聽取各省、市、自治區黨委關於經濟工作的彙報。上述表明,這是一次係統的、全麵的調查研究工作。

在這次調查期間,發生了赫魯曉夫在蘇共二十大作秘密報告批評斯大林的重大事件。對此,毛澤東曾說,現在看來,至少可以指出兩點:一是他揭了蓋子,一是他捅了婁子。說他揭了蓋子,就是講,他的秘密報告表明,蘇聯、蘇共、斯大林並不是一切都是正確的,這就破了迷信。說他捅了婁子,就是講,他作的這個秘密報告,無論在內容上或方法上,都有嚴重錯誤。就前者而言,他說:“這種批評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義,揭開了蓋子,這是一種解放,是一場解放戰爭,大家都敢講話了,使人能想問題了。”他強調,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否則革命就不能勝利,社會主義就不能成功。這個認識,對於這次調查研究工作是有積極影響的。這正如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所指出的:“最近蘇聯方麵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過去我們就是鑒於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希望通過調查研究,能夠在自己的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比蘇聯、東歐搞得更快更好的自己的建設道路。

其次,善於在調查研究中掌握全麵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力求避免調查工作中的片麵性。這是毛澤東對調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在這次調查活動中,毛澤東就十分注意了解和掌握經濟工作的全麵情況。如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擬聽取各省、市、自治區關於經濟工作彙報的意見,專門發出通知,列出10項彙報內容:(一)目前各省、市、區的主要經濟狀況;(二)本省、市、區第一個五年計劃預計完成的情況和經驗教訓;(三)對全國和本省、市、區第二個五年計劃和第三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意見,本省、市、區的主要資源情況和主要發展方向;(四)當前工人群眾社會主義競賽高漲的情況,工業、農業、交通、商業、財政各方麵的潛力表現在哪裏,如何具體地在生產、基建、運輸、流通各方麵發掘潛力;(五)如何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對中央和地方在事業、財政、計劃的體製劃分的意見;(六)地方黨委對地方各種企業和中央國營企業如何更好地加強領導,如何進行統籌安排;(七)執行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的情況和發生的問題;(八)私人工商業、私人運輸業社會主義改造和手工業合作化中的問題和意見;(九)對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分工的意見,對工農業產品的價格政策的意見;(十)對資金積累、負擔政策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意見。這裏,既有基本情況彙報,又有啟發思考、共同探討的問題,十分詳盡、全麵。毛澤東在審閱這個通知時,還專門加了這樣一段話:“彙報應當有形象的材料,有批評,有議論,有主張。不要枯燥無味,千篇一律,同時,應當寫成書麵文件報送中央,字數以15000字左右為宜。但要看內容如何,內容好,寫得有骨有肉,生動活潑,不妨長一點;否則宜短,幾千字也可以。上開十項如果一次寫不完,分別寫成幾個報告也可以。如果一時寫不好許多問題,先寫兩三個或者三四個問題也可以。”對調查工作的要求具體而細致。

這次調查,也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在經濟建設方麵經驗的總結。在這裏,毛澤東十分注意研究新情況、新問題,特別強調要說實話,要講缺點和錯誤。5月14日,他又親自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給各省、市、自治區黨委的通知,對各地向中央彙報的問題進一步作了具體安排。他在通知中強調:“彙報文件中要有材料,有議論,要突出地批評中央工作和地方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揭露矛盾(包括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並提出解決意見。不成熟的意見也可以提出。”這對於保證調查工作的客觀性和全麵性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