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半個世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發展的風雨洗禮,都從不同方麵說明了黨的八大路線的正確及其深遠的曆史意義。八大是在我國曆史處在一個重大轉折時期召開的,它依據新的曆史要求,及時地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了新的任務,製定了新的路線和方針。八大是作為我們黨探索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開端的標誌,被載入黨的史冊。
由於八大路線的正確性已成為人們的共識,也由於毛澤東晚年離開了八大路線,於是有人就在八大問題上做文章,把毛澤東同八大路線割裂開來甚至對立起來,編造所謂正確與錯誤的路線鬥爭。這是一種歪曲曆史的不負責任的言論。事實上,八大路線不僅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而且也是毛澤東探索自己建設道路的積極成果的重要表現。毛澤東為製定八大路線所作出的重大貢獻是無法抹殺的。
首先,毛澤東這時提出的獨立自主,從中國實際出發,找出一條自己的建設道路,為八大路線的製定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思想原則。
八大召開的1956年,在國際共運史上是一個多事之秋。而這一年召開的蘇共二十大及赫魯曉夫全盤否定斯大林的秘密報告,則是其始作俑者。對於蘇共二十大,毛澤東曾用“一則以喜,一則以憂”這樣的話,來形容他此時的心情和看法。1956年3月17日,毛澤東在中央書記處討論赫魯曉夫秘密報告的會上說,赫魯曉夫的秘密報告值得認真研究,特別是這個報告所涉及的問題以及它在全世界所造成的影響。現在看來,至少可以指出兩點:一是他揭了蓋子,一是他捅了婁子。說他揭了蓋子,就是講,他的秘密報告表明,蘇聯、蘇共、斯大林並不是一切都是正確的,這就破了迷信。說他捅了婁子,就是講,他作的這個秘密報告,無論在內容上或方法上,都有嚴重錯誤。這正是這時毛澤東的喜與憂的所在。後來事態的發展,證明毛澤東這個看法是正確的。
正是這種揭開蓋子所起的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積極作用,開啟了中國共產黨人對自己的建設道路的思考和探索。毛澤東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訓是獨立自主,調查研究,摸清本國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我國革命結合起來,製定我們的路線、方針、政策。”民主革命時期,我們走過一段彎路,吃了大虧之後才成功地實現了這種結合,取得革命的勝利。“現在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們要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出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他說,開始我們模仿蘇聯,因為我們毫無搞社會主義的經驗,隻好如此,但這也束縛了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初步實踐,又有了蘇聯的經驗教訓,應當更加強調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強調開動腦筋,強調創造性,在結合上下工夫。”在這裏,毛澤東把“努力找出在中國這塊大地上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道路”,作為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這是一個十分深刻而重要的命題。
毛澤東的上述重要思想,在八大期間反複作了強調。我們知道,在八大召開前夕他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就以學習蘇聯為例,指明教條主義的危害,他說:在民主革命時期,“什麼都學習俄國,當成教條,結果是大失敗,把白區搞掉幾乎百分之百,根據地和紅軍搞掉百分之九十,使革命的勝利推遲了好些年”。毛澤東強調,必須反對教條主義,否則革命就不能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就不能成功。八大期間,毛澤東在同外國代表團的談話中,肯定了蘇共二十大對斯大林個人迷信的批評,他說:“這種批評是好的,它打破了神化主義,揭開了蓋子,這是一場解放戰爭,大家都敢講話了,使人能想問題了。”他還尖銳地批評了蘇共的大黨、大國主義,他說:“是父子黨,還是兄弟黨?過去是父子黨,現在有些兄弟黨的味道了,但也還有些父子黨的殘餘。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殘餘不是一天可以搞清的。去掉蓋子以後,使人可以自由思考,獨立思考。現在有點反封建主義的味道。由父子黨過渡到兄弟黨,反對了家長製度。”這顯然也蘊涵了對蘇共現領導的思想作風的批評,表達了要獨立自主,從本國的國情出發,探索自己的建設道路這一重要思想。正是基於對曆史經驗的深刻認識,毛澤東在八大預備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指出,黨在民主革命中走過了很多曲折的道路,“現在是搞建設,搞建設對於我們是比較新的事情。早幾年在中央範圍內就談過,我們希望建設中所犯的錯誤,不要像革命中所犯的錯誤那麼多、時間那麼長”。希望能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到一條比蘇聯東歐搞得更好更快的建設道路。正因為有了這樣正確的思想原則,使八大成為毛澤東所期望的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第二次結合的良好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