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2)

注釋:(1)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二月十二日《語絲》周刊第一一八期。

(2)藍青官話指夾雜地區性方言的普通話。藍青,比喻不純粹。

(3)《唐宋傳奇集》魯迅校錄的唐宋傳奇,一九二七年十二月上海北新書局出版。

(4)這裏指高長虹。他在《狂飆》第五期(一九二六年十一月)發表的《1925北京出版界形勢指掌圖》內曾說:"當我在《語絲》第三期看見《野草》第一篇《秋夜》的時候,我既驚異而又幻想。驚異者,以魯迅向來沒有過這樣文字也。幻想者,此入於心的曆史,無人證實,置之不談。"(5)劉樹杞字楚青,湖北新埔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博士,時任廈門大學秘書兼理科主任。當時,廈大國學研究院暫借生物學院三樓作為國學院圖書或古物的陳列所,劉樹杞曾授意別人討還房子。以後,魯迅辭職,有人以為是被劉樹杞排擠走的,因而發生了"驅逐劉樹杞","重建新廈大"的風潮。其實,魯迅主要是因為對廈門大學當局不滿而辭職的。

(6)一九二四年四月,廈門大學學生對校長林文慶不滿,開會擬作出要求校長辭職的決議,因部分學生反對而作罷。林文慶為此開除為首學生,解聘教育科主任等九人,從而引起學潮。林又拒絕學生的任何合理要求,並於六月一日指使、誘騙部分建築工人凶毆學生,繼又下令提前放暑假,限令學生五日離校,屆時即停膳、停電、停水。當時,廈門市的保守反動勢力也都支持林文慶,學生被迫宣布集體離校,在被解聘教職員幫助下,他們到上海共同籌建了大夏大學。

(7)"別種的謠言"指黃堅(白果)等人散布的謠言。如說魯迅"不肯留居廈門,乃為月亮(按指許廣平)不在之故"(見《兩地書·一一二》)等。黃堅,字振玉,江西清江縣人,曾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職員。當時,經顧頡剛推薦任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陳列部幹事,兼文科主任辦公室襄理。

(8)"天下紛紛,何時定乎?"語見《史記·陳丞相世家》。

(9)林文慶(1869-1957)字夢琴,福建海澄人,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碩士,香港大學榮譽醫學博士。當時任廈門大學校長兼國學研究院院長。

(10)"當麵輸心背麵笑"語見唐代詩人杜甫的《莫相疑行》一詩:"晚將末契托年少,當麵輸心背麵笑。"(11)"新的時代"的青年指高長虹。他在《狂飆》周刊第二期(一九二六年十月)給魯迅的公開信中說到《狂飆》周刊時,曾吹噓說:"這次發刊,我們決意想群策群力開創一新的時代。"(12)集美學校愛國華僑陳嘉庚一九一三年在他家鄉廈門市集美鎮創辦。初為小學,以後陸續增辦中學、師範部等。

(13)葉淵字采真,福建安溪人,北京大學經濟係畢業。

(14)"先意承誌"語見《禮記·祭義》,是孔丘弟子曾參論孝的話。意思是揣測別人的意誌而於事先便去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