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央行意外降息 貨幣政策轉向寬鬆?(1 / 1)

中國央行意外降息 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11月24日,據華爾街日報消息,中國央行迫於政治和市場壓力做出了逾兩年來的首個降息決定。這顯示出,中國領導層正傾向於采取更大規模的措施來提振經濟增長。

中國央行在周五做出這個意外舉措之前,曾采取了一係列小規模寬鬆措施,但這些措施未能促進銀行的放貸和企業的借貸意願。包括投資增速、工業產值和零售額在內的經濟指標上月均表現疲軟。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可能會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首次未能達到其製定的2014年增長7.5%左右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

中國是目前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7.3%,為逾五年來最低水平。

中國央行周五宣布將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以降低企業通過借貸來招聘和擴張的成本。這是央行自2012年7月以來首次降息。央行還將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從3%下調至2.75%,但提高了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

中國央行的舉措提振全球股市飆漲,同時也令部分料將受益於中國需求增加的國家貨幣兌美元走強。

由周小川長期領導的中國央行過去一直抗拒來自政府內部、金融市場以及企業界的降息呼聲。央行的官員們擔心,若全麵放寬信貸供給,恐加劇中國的信貸問題,令經濟暴露於更大的風險當中。

因此,中國央行先前嚐試引導信貸流向對中國增長較重要的行業,包括小企業與農業,以及由政府融資的保障房計劃。

直到上月,中國央行的首席經濟學家馬駿還稱,即使經濟增長放緩,央行也無需推出全麵刺激措施。他表示,力度更大的刺激措施隻會令更多的信貸流向已經產能過剩的行業,比如鋼鐵與房地產行業。馬駿周五在回答記者問題時則表示,通縮風險正令中國經濟的實際利率麵臨"上升壓力″,這是央行決定降息的一個原因。據中國政府官員與中國央行顧問表示,通過調降貸款利率,中國央行滿足了政府領導層要求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呼聲。跟美聯儲不同的是,中國央行並非一家獨立機構,還需聽命於中國最高決策機構國務院。國務院曾於本周稍早發布聲明,敦促減輕實體經濟的金融負擔。

中國央行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稱,盡管國務院推出一係列措施,但7月份以來部分企業對融資成本的承受能力有所降低。該行稱,此次降息將有助於促進實際利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突出問題。

但中國央行稱,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盡管麵臨一定下行壓力,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

君範投資(Junfan Investment Co.)負責人彭俊明表示,中國央行此舉是為了挽回麵子,此次降息意味著貨幣政策正在從相對偏緊轉向中性至寬鬆。

據央行顧問稱,中國央行之前猶豫不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擔心此舉會被解讀為是在走通過擴大信貸來刺激增長的老路。中國央行為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而采取的大規模刺激方案已經給中國留下了巨額負債和荒廢的項目。

許多中國官員認為,中國需要大舉放鬆貨幣政策和擴大公共支出,才能維持當前的經濟增速。大額支出已開始回升,自10月中旬以來,中央政府已經批準了總價人民幣8450億元(合1380億美元)的鐵路和機場項目。

中國央行在9月和10月向銀行係統注入了超過1260億美元的資金,以期能促使銀行擴大放貸。但到目前為止,該舉措未見成效。經濟學家和分析師指出,中國大型銀行向來不願向小企業放貸是一個原因,尤其是在經濟增長放緩以及出現壞賬的可能性上升之際。

同時,借貸需求不足,而不是信貸缺乏,也是製約經濟的一大因素。這也是央行放鬆了政策但最近總體信貸增速卻放緩的原因。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銀行業10月份新增貸款人民幣5483億元,低於9月的人民幣8572億元,也低於接受《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調查的11名經濟學家預估的人民幣6260億元。10月底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12.6%,低於9月底的12.9%。

部分經濟學家與分析師預期,明年中國央行還會再采取幾次降息措施,因為直到最近仍為中國主要經濟增長引擎的房地產業可能繼續滑坡,而且北京打擊貪腐的行動也對投資與消費造成拖累。與此同時,通縮風險上升則讓中國央行有放鬆政策的空間,而不必擔心推高通脹。

江蘇海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Haihao Agriculture Co.)董事長李軍認為,中國央行調降利率會有幫助,但效果不會太大。他說,多數銀行的放貸意願仍不高,特別是對小企業,而且很多公司是賠本經營,根本沒有能力申請貸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