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逆境中進取(1 / 1)

傑克·倫敦的童年生活充滿了貧困與艱難,他像發了瘋一樣整天跟著一群惡棍在舊金山海灣附近遊蕩。說起學校,他不屑一顧,並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偷盜等勾當上。不過有一天,當他漫不經心地走進一家公共圖書館內開始讀名著《魯濱遜漂流記》時,他看得入神了,並受到了深深的感動。在看這本書時,饑腸轆轆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來回家吃飯。

第二天,他又跑到圖書館去看別的書。一個新的世界展現在他的麵前——一個如同《天方夜譚》中寫巴格達一樣奇異美妙的世界。從這以後,一種酷愛讀書的情緒便不可抑製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讀書的時間往往達到10~15小時,從尼克卡特到莎士比亞,從赫伯特·斯賓塞到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饑似渴地讀著。當他19歲時,他決定停止以前的靠體力勞動吃飯的生涯,改成利用腦力謀生。他厭倦了流浪的生活,不願再挨警察無情的拳腳,也不甘心讓鐵路的工頭用燈揍自己的腦袋。

於是,就在19歲時,他進入加州的奧克蘭德中學。

他不分晝夜地用功,從來就沒有好好地睡過一覺。天道酬勤,他也因此有了顯著的進步,他隻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把4年的課程念完了,通過考試後,他進入了加州大學。

他渴望成為一名偉大的作家,在這一雄心的驅使下,他—遍又一遍地讀《金銀島》《基度山恩仇記》《雙城記》等書,隨後就拚命地寫作。他每天寫5000字,這也就是說,他可以用20天的時間完成一部長篇小說。他有時會一口氣給編輯們寄去30篇小說,但它們統統被退了回來。

後來,有一天他寫了一篇小說,題目是《海岸外的颶風》,這篇小說獲得了《舊金山呼聲》雜誌所舉辦的征文比賽一等獎。但是他隻得到了20元的稿費。他貧困已極,甚至付不起房租。那是1896年——令人興奮和激動不已的一年。人們在加拿大西北部的柯勞代克,發現了金礦。

電報把這消息傳到美洲,全美洲都震驚了。工人們立刻離開了他們的工廠,士兵們逃出了軍營,農夫們放棄了田地,商人們關門歇業,淘金者像蝗蟲一樣,成群結隊地擁向柯勞代克,去尋找他們夢想的黃金。

傑克·倫敦也跟隨著他們,他耗費了一年時間,拚了命似的想在代克挖掘金子使他忍受著一切難以想象的痛苦。雞蛋每個要2毛5分錢,黃油也賣到3塊錢一磅。在氣溫達到華氏零下74度時,他還睡在地上,最後他回到美國時,仍然囊中空空。

隻要能糊口,任何工作他都肯幹。他曾在飯店中刷洗盤子、擦洗過地板,也在碼頭、工廠裏工作過。

有一天,他饑腸轆轆,身邊隻剩下了兩塊錢。他決定放棄賣苦力的勞苦工作,而獻身於文學事業。這是1988年的事。5年後的1903年,他有6部書及125篇短篇小說問世。他成了美國文藝界最為知名的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