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結婚的第二天,便帶著南希回到他在伊麗莎白頓的小木屋。這座木屋結構簡單,也沒有什麼擺設。它跟荒野上許多拓荒者的木屋一樣,是由圓木劈開後蓋成的,長18英尺,寬16英尺。沒有地板,窗子也沒有玻璃,貼著油紙,隻有在那扇木板門敞開時,外麵的陽光才會光顧一下屋內那些簡陋的家具:一張棒棒床、一張桌子和幾張三隻腳的凳子。
“對不起,房子太簡陋了……”湯姆歉然地說。
“不,這已經很好了,真的!”南希興奮得不知說什麼好,“這是我們倆的房子,我們倆的。”
幾天後,當南希從伊麗莎白頓的商店裏買回一些餐具,並且把從娘家帶的東西布置好後,這裏確實像一個家了,地席上鋪著幹淨的被單,上麵放著羽毛褥子,清潔的地麵,麻織的桌布,再加上一個勤勞的家庭主婦,一個正直、樂觀的男人,於是歡樂的笑聲、幸福的話語從小屋裏不斷傳出來,在伊麗莎白頓的上空飄蕩。
當夏天輕快地走遠時,伊麗莎白頓的秋天來到了。原野上玉米葉子日漸枯黃,在風中嘩啦啦地輕聲哼唱,木屋外麵,白楊樹把它那毛茸茸的種子隨意撒播在牆角邊、石礫中。人們開始用收獲的眼光審視著這片可愛的原野,臉上帶著豪邁的笑意,嘴裏輕輕哼著一些抒情的小調。這時候,不僅在南希的身體裏,而且在她心中都湧動著一種喜悅:生命就要結出果實了。
1807年2月的一天,林肯夫婦的頭個孩子誕生了,是個女孩,他們給她取名為薩拉。
頭一個孩子不是男孩,可湯姆絲毫沒有失望的表情。事實上,他是那麼細心地照料妻子和那個寶貝女兒,簡直舍不得離開她們,離開這個小木屋。他精心地為女兒做了個櫻桃木搖籃,一有空就坐在那裏不停地搖啊搖,瞅著女兒傻笑。
日子就這樣輕鬆地過去了。
南希跟伊麗莎白頓的人們逐漸地熟悉起來。她常常光顧那裏的商店,跟像奧杜本那樣的老先生閑談。另外,在這裏還有一個她最要好的朋友薩莉·布什。薩莉和南希很小的時候就是好朋友,不過後來她們成了“情敵”,事實上,我們完全可以不用這個詞,因為兩個人的心地是如此善良,都希望對方能夠幸福。最後的結局是薩莉跟另一個很傾心的男人結婚,湯姆和南希成為伴侶。兩家的關係卻從未間斷。正好,這時薩莉也生了個女兒,於是兩個女人到一起更有了說不完的話題。她們一塊為孩子做法蘭絨的小襯衣,為孩子們的每一個細微變化而高興萬分。
秋去冬來,又是一個春天。
1808年,湯姆要到諾林溪畔的一個農場去做工,可農場離伊麗莎白頓很遠。
“我不想把你和孩子丟在這裏,”他對南希說,“正好在諾林溪的穀底有一間小木屋,我們可以買下來,到那兒住一段。”
南希高興地答應了,因為她們母女確實離不開湯姆,況且,還有一個使她非常高興的原因,就是她最愛的貝特西姑媽和托馬斯·斯帕羅姑爹也搬到了諾林溪畔,跟她們所在的布朗費爾德農場隻有幾英裏遠。
於是他們在婚後第一次遷移到一個新的環境裏。
哦,諾林溪畔,這裏要比他們想象的還要美。小木屋坐落在果樹園的當中。園裏種的是酸蘋果樹,繁茂的枝頭正盛開著一簇簇的小花,有粉紅的、深紅的各種色彩,使人目不暇接。清爽的春風拂過,那香料一般的氣味直蕩入人的肺腑。她現在開始感激木屋的縫隙,因為不論什麼時候,春風都能把香味送進來,使這個簡陋的小屋變成令人心迷的新房。值得高興的是,在這裏,南希懷上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
這年秋天,湯姆的工作結束了,可是他們已經愛上了這裏的一切,蔥鬱的果園、明淨的小溪。湯姆和南希決定在諾林溪畔買1300英畝的農場,離開那種鬧哄哄的集鎮生活,搬到新居。湯姆事先在這裏種了一季玉米,這可以使他們度過寒冷的冬天而不致缺少食物。
1809年2月11日當大地還隻露出一點春天的跡象時,他們的第二個孩子誕生了。
“天上有星星嗎?”南希從劇痛中醒來時輕輕地問旁邊的接生婆佩吉。“是的,有星星。”剛好在新的一天拂曉的時候,孩子出世了。也許這是一種預兆,上天要為這個充滿戰爭與鮮血、光榮與幻滅的世界帶來一片光明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