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正璜
春雨如絲,不覺又已是清明時節,滿以為在勝利後的今年清明,可以回到故園一掃母墓,不料交通困難重重,仍舊羈留在長安,悵然無緒中,決心移小孝為大孝,去參加致祭黃帝陵的隊伍。
黃帝陵在陝北中部縣(近改黃陵縣),離西安雖不甚遠,但因交通不便,旅途頗不安適,可是軒轅黃帝崇高的感召,更加堅定了這必去的決心,因而去征得省府的允許。
4月3日清晨,省府送來通知,祭陵人員定於今日午後5時在長安車站集合,請屆時攜零星各物,共乘專車出發,我們匆忙地準備了一下,於5時抵車站。
因為是專車,故站上別無閑人,頗為清靜,車上已預先貼好姓名,不勞選覓,並且一切設備較為闊綽整潔,所以雖然疲倦,卻還安適。
7時開車,窗外景物皆入溟濛,但聽呼呼風聲,掠車而過。少刻,抵鹹陽,樂隊排列站上吹奏,乃歡迎主祭的王議長及祝主席的。車須在此換軌北上,一陣很久的喧嘩後,才離鹹陽一徑北行。隴海路之副局長一行,並特以主人資格到列車各室中握手致候,意味殷厚。時已9時許,我們亦即入睡。
經過三原時,因車未停,所以不知道,當我們醒來,天色已微明,問茶房知已停在耀縣,時正3時半,因即起身盥洗,並吃著隴海路局招待的早點。
大家下了火車,在站上集立等候換汽車,時已6時,天雖晴而風極大,沙礫撲麵,但除有小汽車兩輛為主祭人員用者外,餘3輛皆為無篷大卡車,省府隨帶之祭陵樂隊,即有一車之重,所餘兩輛,幾不敷分配,車少人多,大家不免現出爭擠本色,秩序殊為不佳。
耀縣為我們重來之地,頗似一晤故人。臨上車時,遇見縣府段科長,知縣長已換,耀縣風光依舊。不過此次為歡迎主席等,民團特以武裝姿態出現,裝束頗為特異,束腰緊袖,首披長巾,各執槍矛刀戟,極似武俠影片中之俠客,亦似當年義和團的打扮,更有人妙喻為單刀牌香煙之廣告。此種全副武裝的雄姿,在科學發展到原子時代的今日,若令外人看見,倒也嚇一大跳。
日薄風勁 氣候特殊
7時許,各車陸續開行,日薄風勁,愈行愈冷,較之昨夜,實有二季之感。陝北的氣候,同它目前政治上的劃分,都令人覺得是一特殊地帶。
20裏至黃堡鎮,有水泥場及瓷廠,規模雖不大,但以在陝北尚有此工業雛形,亦頗難得,且水泥與建國有關,更覺可喜。
沿途風沙之大,難以忍受,不唯口目不可開啟,即呼吸亦時受阻礙。黃沙隨風起,如大海怒濤,一陣陣向車上撲來,車每因此暫停,待其稍散後,方能辨路前進。人民皆居於高低的原穴中,數十裏不見一房屋,若非稀疏而瘦弱的農作物,說明其地尚可耕收,令人真以為已到了沙漠地帶。
車行經的雖為公路,但因平日隻有公路而無汽車通行,祭陵汽車一年僅一度經此,故路麵之荒涼崎嶇,實不可形容。碎岩石堆滿道旁,似乎是尚未完竣的工程,人乘車上,跳蕩特劇,時時有被拋下的危險。
30裏至銅川,這是著名產煤的地方,車未停,直馳宜君。
過銅川約10餘裏,景色忽然改變,矮弱的麥苗,已不再見,居人的土穴,亦不再見。唯見漫山遍野,均是深深淺淺的桃花,一望數10裏,極目粉紅,它們不惹蜂顧盼,不受任何毀譽,在這漠漠的荒山中,享受它們鮮豔自由的青春,車中人多為這一大片粉紅看呆了。
10時,車抵宜君城,城門之闊與高,恰同一車,故乘客都得暫時低頭。
在宜君中心小學吃午餐,因早有通知到此,故特備盛飲數桌,菜肴之豐,與環境大不調和。
飯後,天漸漸下起雪來。想著這正是江南十裏菜花香的季節,而陝北竟在雪中,南北氣候之異,真是太懸殊。
幸雪片不大,車也仍在斷斷續續的小雪花中開駛,70裏抵中部縣郊外。此行一路淨是禿山荒原,無可觀述。但在這將近的郊外一山上,竟是蒼綠叢翠,青鬱茂森,方圓十裏即有人歡呼遙指,說是黃帝陵到了,全車人皆不覺轉身相向,同聲歡呼,這裏麵有驚歎也有讚美,因不僅陝北不易有此濃蔚綠林,即在他處,也很少有這麼多這麼大的柏林,其整齊幽美的遠景,令人萌生一種極其安恬崇高的情緒。一路被黃沙蓋悶了的心情,為之驀然一爽。
不一刻,車抵中部城下,城亦低小,市麵也很冷落,大家至此下車,上一很長的陡坡,到一較為整齊的建築內,大門上紮滿了柏枝與紙花,並貼了一些歡迎的標語。在此秩序較好,洗麵拂塵,各有定處,餐桌上也放好名茶,這周到的安排使大家受惠不少。
夜宿中心小學中,街上因天黑不得觀覽,又以過分疲倦,在到郵局去蓋了一個郵戳作為紀念後,即擁被入睡。
次晨(四月五日)4時起身,天已漸明,且紅紫璀璨,知為晴朗天氣,昨日大家對風雪的憂念,至是盡為一掃。
5時,匆匆吃過早飯,祭陵人員即準備開始登陵。我們因欲拍照,特先去陵上。
古柏參天 陵地幽美
黃陵一名橋陵,因在橋山上之陵,現在陵前來看:橋山並不高,隻是一個高丘,沮水環流山下,成一半圓,使山成了橋形,地勢頗為特別。山後又有華蓋山的三個高峰高聳,好像帝王用的華蓋,俯衝著這橋山,而與沮水合抱成一圓形,就在此一半山一半水的圓形合圍中,植有8萬株蒼翠參天的古柏。在這多古柏的叢繞正中,即是軒轅黃帝的陵地所在。高山與流水隔絕了外方,而使這10裏方圓之地,自成一翠綠的島。誰知道在陝北這樣荒涼幹旱、黃沙漫天的地方,會有這樣幽森美麗的仙境。沒有來過的人,有誰會知道中華民族的始祖就長眠在這一小塊土地中!是因為埋了他,這地方才如此美麗的,還是這山水奇特的地勢,原是為這偉大的人而生成的?我不能知道,我也不再想,我的心非常沉重,一步步向陵前走近,好像一個佛教徒看見了釋迦,伊斯蘭教徒看見了真主,基督徒看見了上帝,感情充沛到極點,也嚴肅到了極點,待走近碑石時,熱淚再也忍不住直滴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