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 / 2)

“很久以來,人們一直對音樂的魔力迷惑不解。一首好的樂曲可以超越民族,超越國界,超越曆史,在不同文化結構的人群中引起共鳴。這是為什麼?音樂甚至能夠超越人類──動植物也喜歡音樂,音樂可以使奶牛多產奶,可以使番茄增產。植物學家作過一個有趣的試驗,他們把兩個錄音機放到西胡蘆的溫室裏,一個播音樂,一個播噪音,結果,西胡蘆的藤蔓纏繞前者卻逃避後者。這是為什麼?隻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對於所有生命體,一定有一種普遍存在的特定的物質結構可以同樂曲發生諧振。這種共存的特定結構就是基因結構。所以,所有基因結構都可以翻譯為樂曲,也就不足為怪了。”

那個刁鑽的中國姑娘站起來,笑道:

“卓教授,我想問一個鑽牛角尖的問題。正因為基因千變萬化,才構成種類繁多的生物界,那麼,一首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怎麼能既同人類基因諧振,又同奶牛基因諧振呢?”

她調皮地向同學們擠擠眼,扭回頭一本正經地等著老師回答。卓教授笑道:

“調皮鬼,你以為能難住我嗎?告訴你,我是一個生物學家的老伴,所謂近墨者黑吧,我已經剽學了不少生物學知識。要知道,所有生物追溯到細胞水平都是極其相似的,這種相似性甚至存在於動植物之間。動物中最重要的紅血球和植物中最重要的葉綠素結構幾乎完全相同;病毒基因與人類基因的共同點超過60%,人類同大猩猩的基因相似率在99。98%以上。所以,音樂能征服所有生命有它的內在原因。”

劉晶仰起頭想了想,又繼續追問下去:

“我想再從逆向思維來求一個反證。如果基因序列就是音樂的體現,那麼,對已有的曆史名曲,是否能找到一段基因序列與它對應?”

卓教授微笑道:“當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係。即使同樣的樂音序列,當對它進行不同的節拍、強弱、長短等處理後,也可以得到不同風格的樂曲。但是,生物音樂學家確實已發現了這樣的例子,比如,肖邦的《葬禮進行曲》,就同胰島素的基因序列幾乎完全一致。你們願意聽我演奏胰島素的基因音樂嗎?你們可以把它同葬禮進行曲作個對比。”

學位們已沉浸入神秘肅穆的氣氛之中,似乎聽到了上帝在創造世界時敲響的鍾聲。他們急不可耐地說:

“卓老師,請彈給我們聽。劉晶,請你坐下並且閉上你的麻雀嘴!”

劉晶隻好老老實實地坐下。卓青玉坐到鋼琴旁,略為醞釀情緒後就彈起來,悲傖感人的旋律滲入每個人的細胞之中。樂曲結束,幾乎每人的瞳孔裏都是水光瀲灩。一個印度學生站起來肅穆地說:

“老師,我想我下麵的話能代表全班同學:您的這堂課使我們真正愛上了音樂,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