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青春期性教育篇(一)(1 / 3)

什麼是青春期?

青春期是兒童發育到成人的過渡時期,是生長發育突飛猛進的時期,這個時期,既有兒童的特點,又有成人的萌芽。青春期是決定人一生的體格、體質、心理、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青春期的年齡範圍在國際上定為10~20歲,我國習慣指11-12歲到17~18歲。女孩進入青春期較男孩早1~2年。青春期開始和成熟的年齡、發育的速度和程度,存在著極大的個體差異。

什麼是青春期的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是在青少年性蔭動到性成熟的過程中,通過教育手段傳授性科學知識和性道德,並糾正他們的性認識和性行為中的偏差,建立健康的性意識,確立正確的性愛觀,性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讓青少年懂得自己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打破神秘感,做自己的主人,更要進行性道德教育。性道德是性意識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某種意義上說,性教育可納入道德教育範疇,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內容。

為什麼要進行性知識教育?

對青少年進行性知識教育,是顯示民族知識水平和文化修養高低的一個標誌;是尊重科學、消除無知、打破神秘感的重要手段。

從人體的解剖特點來看,人體的構造被分為八大解剖係統,其中包括神經、運動、消化、呼吸、循環、內分泌、泌尿和生殖係統。生殖器官也和心髒、肺髒、眼睛、耳朵一樣,為人體履行著重要職責。生殖係統與其他係統不同的是,它是人體最後發育的一個係統,10歲以前呈相對停頓和靜止的狀態,隻有在人生的第二個10年,才逐漸顯露其生理的特征,並由幼稚發育到成熟。這是事物存在的客觀事實。以往,人們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對這種生理現象視而不見,采取了掩耳盜鈴的愚昧態度,把生殖係統視為“禁區”,把生殖器官看成是醜陋和罪惡的根源,這是不尊重科學的表現。

從青春期的特點來看,青少年性器官逐漸發育成熟,出現了男性或女性特征;女孩來了月經,男孩出現了遺精,他們對自身發生的這些變化,感到新奇、羞澀和.迷惑不解,渴望了解自身變化的原因。在得不到正麵知識的情況下,就向書刊雜誌和文藝作品中找答案。應該看到,現在一些中學生看愛情小說的勢頭大增,有的多則看了幾十本愛情小說。這些愛情小說可能沒有過多色情描寫,但書中漂亮溫柔的女主角和瀟灑、英俊、才華橫溢的男主角,再加上令人揪心的多角戀愛,足以使我們的一些少男少女神魂顛倒,把課業學習拋到腦後。這樣下去怎麼不出現學習的大滑坡呢!

無知往往給孩子帶來沉重的思想負擔。由於青少年得不到科學的性知識,很多女孩把月經叫做“倒黴”;男孩認為“精液是身體的精華”,“一滴精、十滴血”,既害怕、又不能杜絕,因此常被焦慮、驚恐的心理所困擾。青春期是形成良好心理的關鍵時期,若整天被這些沉重的精神負擔困擾,又何談成年後的心理平衡呢!

總之,青春期性教育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宣傳科學,消除無知,打破神秘感,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必須手段。

為什麼說對性教育要有緊迫感?

不少家長習慣用自己的經驗來對待孩子的性發育,而對當前青少年發育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認識不足,缺乏緊迫感。第一,青少年性發育提前。改革開放政策使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這為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創造了極好的條件,也使青少年的性發育提前。北京某城區1985年對2000餘名女學生月經初期調查表明:中、小學生平均月經初期時間是12.75歲;在11歲、12歲、13歲這三個年齡段的學生中,月經來潮占82%,年齡最小的是初生後110個月,即9歲零二個月月經來潮。而1957年廣州女學生初潮時間的報告是14.7歲。上海市的調查表明:男孩子從12歲開始出現遺精,到14歲達到高峰,有35%的學生在14歲開始首次射精,平均年齡是14.11歲。這樣小的年齡發生這些生理變化是父輩所不曾有過的。

第二,從性發育到合法婚姻時間延長。在建國初期,人人皆知的劇目“劉巧兒”、“小二黑結婚”,為反對封建思想和提倡男女自由戀愛起了推動作用。其中的女主角,她們大約在16、17歲來月經,到了18歲就要自己找婆家。而現在,計劃生育和晚婚被作為國策寫入了憲法;也就是說,當前的青少年在12,13歲來月經,一般需要10~15年才能取得合法的婚姻。如果在這十幾年中,不廣泛的在青少年中開展正麵的性知識教育,提高當代人的道德水準,培養理智的情感和自我控製能力,都在14、15歲或18歲去“自己找婆家”,那計劃生育和晚婚不就成了空話了嗎!

第三,青少年中性知識嚴重不足。毋庸諱言,由於性知識教育工作沒有跟上,青少年中生理、心理、倫理方麵的性知識非常貧乏。有調查表明:近70外的學生對首次遺精和月經初潮,或無心理準備或感到驚恐不安;對自身出現的性衝動、手淫不明白是怎麼回事。性病知識的傳授極少甚至沒有,30~40%的學生在思念異性、性衝動和手淫的時候,,不能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青少年迫切需要各種性的科學知識,殷切希望家長和老師給予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青少年是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時期,而性不僅滲透著愛情,反映著個性,也體現著人格的尊嚴。因此,抓住時機,因勢利導的使學生獲得人類對性的科學觀點,樹立符合社會發展和文化發展的道德和規範,這個曆史的任務,已經迫切地擺在了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麵前。

對青春期性教育的錯誤認識有哪些?

性活動是人類的本能,是繁衍後代的正常行為。儒家經典之一的《禮記,&運》指出:“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作為動物最主要的;砍望,一個是要吃,一個是性的問題,這就是說性的問題本來就沒有什麼神秘的。但封建意識長期影響所造成的愚昧和偏見,使“性”成為汙濁、醜陋和罪惡的根源,甚至是談“性”色變。由於這種思想的存在,所以就談不上對青少年進行什麼性知識教育了。當前在性教育方麵存在的錯誤認識有:

一是無師自通論。認為孩子大了,男女間的問題會自然而然地知道,不需要教育。這種認識是不對的。青春期的孩子渴望了解有關性的知識,並且有一定的性要求,但孩子並不完全理解對性所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如不給予正麵的引導,他們自己就會去探索和“訪師”,這就有可能被引導到錯誤的路上去。所以,性教育這個領域如果不及時用科學知識和社會主義道德觀念去占領,非科學的、甚至低級下流的東西就會去占領。這個道理很明顯,作為家長一定要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適時的對孩子進行性知識引導。

二是封閉保險論。認為現在的孩子已經從影視節目中知道得夠多的了,若再給他們講這方麵的知識,那還得了,還是封閉保險。其實青春期生理上的要求和心理的變化是客觀存在的,是家長封閉不了的。而且越封閉,越增加其神秘感,越會誘發孩子對這方麵的注意和追求,而且可能是不正當的追求。這說明家長不了解正麵教育與“誘發”的區別。青春期性知識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正視自己生理與心理的特點,增強自我控製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從而把精力放到增長知識才幹上來。而黃色書刊的毒害作用,在於誘導青少年的性欲,使其失去理智、失去自我控製的能力,失去道德和良心的準則,使性欲的本能達到過度膨脹的程度,與此相反,青春期性知識教育恰恰能夠增強青少年對這種精神毒劑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