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聞聚天下之材者在乎財,散天下之財者在乎材。材之於
財,其音雖同,其為物則異;而其為義,則相為盛衰,而不容
兩立也。夫子論何以聚人,不歸之於他,而獨歸之於財。誌食
貨者,亦以財為役天下之具。古人間人之君臣,報人之仇怨,
未嚐不以此為首謀。至於受千金之恩,而甘心於圖窮之誅者,
將不止於荊軻一人而已也。何者?壯士之顏色,不在乎血氣之
剛衰,而在於床頭之有無。通神明、役鬼神,亦係於所積之多
寡。故古人一則曰輕利好施,二則曰盡將家資散施鄉裏朋舊,
三則曰不事家人生產作業。是皆輕天下之財,重天下之材。而
英雄豪傑之士感其解衣推食之恩,蒙其得利則均之惠,他日可
卜其不我鄙而樂為之用,雖赴湯蹈火不恤也。故壯勇之士則曰
募,以財而募之也;岩穴之士則曰聘,以財而聘之也。
今之將帥率昧是道,不知人材之得失,係乎貨財之聚散。
顧以為財不可妄用,與其奢而不足,不若儉而有餘;賞不可濫
予,與其散之於人,不若蓄之於官。籲!鹿台之財,紂不散而
散於周;崤函之粟,秦不散而散於漢。三軍之眾,十萬之師,
棄性命如草芥,赴鋒鏑如衽席。買間諜以破其腹心之謀,求鄉
導以乘藩牆之隙,非有賞賚以維其心,非有金帛以壯其氣,彼
安能樂為我用哉?不然,鄙吝之私一萌,於臨財報功之日,其
視士卒之身為秦人越人之肥瘠。當甘苦患難相同之日,猶不能
與我均有其所有,則分國而王,他日必無是理。而兔死狗烹之
喻,將見於吳人未滅之日矣。興師之國,務先隆恩。欲望朝廷
明詔大臣,厚賞賚、重恩予,無令將佐聚斂貨殖,專欲誤事。
是謂財材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