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保持無產階級政黨思想、政治、組織上的獨立性問題,實質上是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階級性、先進性、純潔性、戰鬥性問題,是維護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問題。
二、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總代表
1.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是由其黨性所決定的。
共產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黨所追求的不是自己一黨的私利,而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根本利益。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無產階級政黨的第一個政治綱領《共產黨宣言》中就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在各國無產者的鬥爭中,共產黨人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這就說明,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政黨,其黨性要求它隻能以無產階級以及所有勞動人民的利益為其根本利益,除此以外共產黨沒有自己的利益。這一點,是共產黨區別於其他非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標誌。因此,黨員和黨的幹部應是人民的“公仆”。
在無產階級利益問題上,也會有不同的利益表現,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共產黨應代表工人階級的根本利益。這個根本利益實現不是通過對現有社會進行某些無關痛癢的改良,不是眼前一時的勞動條件、生活條件的改善,而是通過徹底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使無產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才能達到。馬克思批判了蒲魯東主義、工聯主義等改良主義。蒲魯東不讚成消滅私有製,而主張建立以“個人領有”為基礎的“互助製”。鼓吹通過成立“人民銀行”,向工人發放無息貸款,建立公平交易市場的改良主義。同時他宣揚階級調和,反對政治鬥爭和無產階級的暴力革命,宣傳無政府主義。馬克思也批判了英國的工聯主義。工聯主義是工人貴族階層的思想和利益的反映,是英國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的上層分子實行收買政策的產物。工聯主義者反對革命鬥爭,反對推翻資本主義製度,鼓吹勞資合作,把改善目前工人生活和勞動條件的鬥爭視為無產階級的唯一要求。他們追求的僅僅是改善工人被奴役的條件,而不去改變工人被奴役的地位。而無產階級的最高理想和曆史使命是在共產黨領導下通過革命,徹底消滅生產資料私人占有製,建立社會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是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共產黨必須在兼顧工人階級眼前利益的前提下,堅持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
2.共產黨代表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是黨的世界觀的根本要求。
無產階級政黨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代表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這也是無產階級政黨世界觀的根本要求,無產階級政黨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作為自己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社會意識是第二性。就社會發展而言,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人類社會的曆史歸根結底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曆史。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作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者和生產力主導要素的勞動者,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必然起著決定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過程中,第一次揭示出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社會曆史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從而科學地闡明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曆史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澤東同誌指出: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曆史的動力。人民是曆史的主體,在資本主義社會,人民群眾主要指的就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既然承認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動力,作為無產階級政黨的共產黨必須代表他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無產階級的解放而奮鬥,這是黨的世界觀的根本要求。
三、共產黨以科學的革命理論為指導
1.共產黨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為指導。
任何政黨進行革命的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論指導和支配下進行的。無產階級的革命事業是曆史上最偉大的事業,它要推翻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專政,建立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社會,沒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是不能取得勝利的。在當時的條件下,這個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列寧有一句名言: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無產階級解放鬥爭的曆史表明,在工人運動的初期,由於沒有科學理論的指導,他們的鬥爭包括要求增加工資和改善勞動條件等,總是處於自發狀態,始終不能改變自己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他們無法由“自在的階級”變成“自為的階級”。巴黎公社的經驗也證明,無產階級革命如果沒有科學的革命的理論為指導,就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除當時曆史條件的限製外,從主觀上講,主要是由於沒有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領導。而以後發生的俄國革命和中國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重要的一條是因為他們找到了正確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在東方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