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時代向馬克思主義者提出的問題是:在階級鬥爭日益激化的帝國主義時代,應該怎樣揭示帝國主義的種種矛盾?無產階級應該怎樣解決這些矛盾?無產階級革命鬥爭應該沿著怎樣的道路發展?以伯恩施坦為代表的第二國際一些社會民主黨是不能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領導力量的,是不可能成為無產階級奪取政權、鞏固政權的戰鬥司令部的。以列寧為代表的俄國革命社會民主黨人總結了第二國際蛻變的經驗教訓,恢複並發展了對第二國際所拋棄的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理論,為建立一個全新的無產階級政黨進行了不懈的鬥爭,並在實踐中創造性地回答了新的曆史時代提出的新問題。
2.國內背景。
19世紀的俄國是帝國主義時代一切矛盾的集中點與激化點。正如列寧所說,這個國家的最新資本帝國主義,可以說被資本主義前的關係的層層密網纏繞著。在軍事封建帝國主義的俄國,社會矛盾極為複雜與尖銳,除了帝國主義的三大基本矛盾外,還有農奴製殘餘與發展中的資產階級的矛盾,各族人民同沙皇專製製度的矛盾,農民與地主的矛盾,俄國人民與外國帝國主義的矛盾等等。“俄國已成為當時帝國主義所有一切矛盾的集中點”。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已成為直接實踐的問題。因此建立一個能團結一切革命力量、為實現無產階級專政而奮鬥的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已成為曆史進程的迫切要求。由於壟斷資本主義和沙皇專製製度的雙重剝削壓迫,俄國工人階級具有極強的鬥爭性和徹底的鬥爭性。19世紀90年代俄國工人運動開始走向高潮,罷工次數愈來愈多,罷工人數不斷增加,工人運動已具有廣泛的規模。列寧認真總結了俄國工人運動的曆史經驗,致力於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研究。他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的基本觀點,探討本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的各種理論問題,寫下了一係列著作,對黨的理論基礎、黨的領導作用、黨的綱領和策略、黨的組織等問題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和科學的論證,並將這些理論與俄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創立了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由於列寧的建黨活動,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學說最終得以產生。
二、列寧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的形成與發展
列寧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的形成與發展,從1888年列寧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算起,到1924年列寧逝世止,共是36年,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
1.列寧初步提出建黨思想(1888—1897)。
19世紀80年代初,馬克思主義就開始在俄國得到傳播,以普列漢諾夫為代表的一批馬克思主義者試圖在俄國建立一個獨立的無產階級政黨,但沒有達到目的。俄國無產階級政黨正如列寧所說,處在胚胎發育的過程中。那麼建立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任務,便曆史地落到了列寧的肩上。
1888年列寧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1889年列寧在薩馬拉期間,係統地鑽研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進行了大量的社會調查,認真總結了以往革命的經驗教訓。1893年秋列寧來到彼得堡,深入到工人中間,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他團結教育了一批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這時,列寧已經成為一個卓越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了。
在彼得堡期間,列寧明確地提出創建無產階級政黨的任務。為了給建立無產階級政黨掃清道路,列寧同民粹派展開了鬥爭。1894年寫了《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一書,在這本書中,列寧徹底批判了民粹派的唯心史觀,揭露了民粹派冒充“人民之友”,實際是人民的敵人的真麵目,論證了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提出了工農聯盟是推翻沙皇專製製度的決定性力量的論斷,以及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等問題。這本書實際上是即將在俄國誕生的無產階級政黨的真正宣言。在此期間,列寧還批判了合法馬克思主義者。所謂合法馬克思主義者是一些披著馬克思主義外衣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假借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使工人運動服從和適應資產階級的需要,他們雖然反對民粹主義,但根本否認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必然性,根本否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列寧批判了合法馬克思主義者的資產階級自由派的本質。1895年,列寧把彼得堡各個分散的馬克思主義小組統一起來,建立了“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這是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雛形。1896—1897年,列寧撰寫了《我們的綱領》一文,係統地論述了俄國黨應該確立的基本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