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澤東建黨學說產生的特點
1.毛澤東建黨思想是在同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小資產階級思想的鬥爭中形成的。
近代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工業不發達,產業無產階級人數很少,中國共產黨要發展,就必然要從農民以及其他小資產階級的革命分子中吸收先進分子入黨,特別是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以後,黨內主體和工作重點,從城市轉到農村,黨員成分發生重大變化,農民及其他剝削階級出身的黨員占了大多數。他們願意接受黨的教育,為黨為人民的事業而奮鬥,有可貴的革命積極性。但是,他們頭腦中殘存的非無產階級思想意識和小資產階級的劣根性殘餘,都是與無產階級政黨的黨性不相容的。任何沒有無產階級化的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的革命性,在本質上和無產階級革命性是不相容的,而且這種差別有時可能發展為對抗狀態,給黨的事業帶來嚴重危害。因此,無產階級思想同農民、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對立和鬥爭,是我們黨內長期存在的最根本的矛盾。改造黨內的小資產階級思想,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的中心環節。毛澤東建黨思想緊緊抓住了黨內這一根本矛盾,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卓有成效地解決了這一根本問題。
2.毛澤東建黨思想是伴隨我黨長期的武裝鬥爭實踐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而形成的。
中國革命的主要鬥爭形式是戰爭,主要組織形式是軍隊。武裝鬥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點之一。毛澤東指出:“我們黨的曆史,可以說就是武裝鬥爭的曆史。”在長期的武裝鬥爭的條件下如何建黨,這也是馬克思主義黨的建設史上很少見的,黨的建設是同黨對武裝鬥爭問題正確處理與否密切地聯係著的。離開了武裝鬥爭,離開了遊擊戰爭,就不能了解我們黨的建設。當我們黨正確地處理武裝鬥爭問題時,我們黨的力量就有發展壯大,黨的建設就會前進;反之,就會後退,甚至遭受嚴重損失和挫折。國民革命失敗後,我們黨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黨的主體和工作重心逐步由城市轉入農村。我們黨領導著革命武裝,實行了土地革命,開展了根據地的各項建設,積累了豐富的治國安民的經驗。如何在農村根據地建黨和在長期武裝鬥爭中建黨是密切聯係的,是馬列主義建黨史上遇到的新問題。毛澤東同誌成功地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3.毛澤東建黨思想是在我們黨同中國資產階級的複雜關係中形成的。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曾多次同資產階級建立過革命的統一戰線。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是黨內產生“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思想根源,一般的說,當我們黨同資產階級結成統一戰線時,黨內容易發生右的偏向;而在我們黨同資產階級發生分裂時,黨內容易發生“左”的錯誤。正確地處理黨同資產階級關係,就成為我們黨的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毛澤東領導我們對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又鬥爭的政策,糾正了“左”的和右的錯誤,使黨緊緊地掌握著革命的領導權,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使我們黨日益發展和鞏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