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解熱鎮痛及非甾體抗炎藥(一)(1 / 3)

1.解熱鎮痛及非甾體抗炎藥。

通用名藥品

分類其他

名稱用途製劑規格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阿司匹林

甲類

乙酰水楊酸。

主要用於鎮痛、解熱、抗炎、抗風濕、關節炎、兒童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病)。

口服,成人常用量:①解熱、鎮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時可每4小時一次。②抗炎、抗風濕:一日3~6g,分4次口服。③建議手術前開始,一次100~300mg,一日1次。膽道蛔蟲病:一次1g,一日2~3次,連用2~3日;陣發性絞痛停止24小時後停用,然後進行驅蟲治療。小兒口服常用量:①解熱、鎮痛:一日1.5g/m2,分4~6次口。

①一般用於解熱鎮痛的劑量很少引起不良反應。長期大量用藥時較易出現不良反應,主要有可逆性耳鳴,聽力下降,過敏反應,肝、腎功能損害。②活動性潰瘍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出血、血友病或血小板減少症、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過敏史者,尤其是出現哮喘、神經血管。

通用名藥品

分類其他

名稱用途製劑規格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服,或一次5~10mg/kg,或一次每歲60mg,必要時可每4~6小時1次。②抗風濕:一日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獲療效,可根據血藥濃度調整劑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③兒科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征(川崎病):開始一日80~100mg/kg,分3~4次;退熱2~3天後改為一日30mg/kg,分3~4次;症狀解除後減少劑量至一日3~5mg/kg,一日1次,連續服用2月或更久。

性水腫或休克者禁用。③有哮喘及其他過敏性反應、G-6-PD缺乏、痛風、肝功能減退、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壓、腎功能不全、血小板減少者慎用。④與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減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或胃腸道潰瘍出血的藥物同用時,可有加重凝血障礙及引起出血的危險。⑤孕婦及哺乳期婦女避免使用。

通用名藥品

分類其他

名稱用途製劑規格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布洛芬。

甲類

拔努風、抗風痛、洛芬。

用於減輕中度疼痛如關節痛、神經痛、肌肉痛、偏頭痛、頭痛、痛經、牙痛;也可用於感冒和流感引起的發熱。

①少數患者可出現惡心、嘔吐、胃燒灼感或輕度消化不良、胃腸道潰瘍及出血、轉氨酶升高。②對本品及其他解熱鎮痛藥過敏者、孕婦、哺乳期婦女、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者禁用。③用藥期間如出現胃腸道出血,肝、腎功能損害,視力障礙,血象異常以及過敏反應等情況應立即停藥。

乙類

①緩解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脊柱關節病、痛風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各種慢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期或持續性的關節腫痛症狀,無病因治療及控製病程的作用。②治療非關節性的各種軟組織風濕性疼痛,如肩痛、腱鞘炎、滑囊炎、肌痛及運動後損傷性疼痛等。③急性的輕、中度疼痛如:手術後、創傷後、勞損後、原發性痛經、牙痛、頭痛等。④對成人和兒童的發熱有解熱作用。

①緩釋片:0.3g。②緩釋膠囊:0.3g。

口服,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一次0.3~0.6g,一日2次(早、晚各1次)。

①本品耐受性良好,主要不良反應為腸、胃部不適或皮疹、頭痛、耳鳴。②活動期消化道潰瘍、對本藥物過敏者、因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類抗炎藥誘發哮喘、鼻炎或蕁麻疹的患者禁用。③腸胃病患者、有支氣管哮喘病史患者、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壓病患者慎用。並用抗凝血劑的患者,服藥的最初幾日應隨時監測其凝血酶原時間。

通用名藥品

分類其他

名稱用途製劑規格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用於局部疼痛及炎症緩解:①用於緩解局部軟組織疼痛,如肌肉痛、關節痛、腰背痛以及扭傷、拉傷、勞損引起的疼痛。②類風濕關節炎及骨關節炎。

乳膏劑:20g∶1g。

外用,依患處麵積大小,用本品適量,輕輕揉搓患處,一日3~4次。

①偶有皮膚瘙癢、發紅、皮疹等,用藥片刻後即消失,一般不影響使用;極個別患者有頭昏及輕度胃腸道不適,一般可耐受,停藥後即消失。②對本品及其他非甾體類抗炎藥過敏者、對丙二醇及對羥基苯甲酸甲酯鈉過敏者禁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③本品僅可用於完整皮膚,不得用於皮膚破損部位。勿與眼睛及黏膜接觸。本品僅供外用,切勿入口。

索米痛

甲類

索米痛。

用於緩解發熱性疾病或疼痛性疾病的症狀。

片劑:每片含氨基比林0.15g、非那西丁0.15g、咖啡因0.05g、苯巴比妥0.015g。

口服,一次1片,一日3次。

配方中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都有引起白細胞減少等不良反應,故不宜久服。兩藥的單劑我國已淘汰。

通用名藥品

分類其他

名稱用途製劑規格用法用量主要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

吲哚美辛(Indometacin)

甲類

艾狄多新、抗炎吲哚酸、消炎痛。

用於解熱及緩解肌肉痛、關節痛。

直腸給藥。成人一次1枚,若持續高熱或疼痛,可間隔4~6小時用藥一次,24小時內不超過4枚。

①較常見的為頭痛。其次為頭暈、惡心。②對本品及其他解熱、鎮痛藥過敏者禁用;當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乙類

用於關節炎、軟組織損傷和炎症、解熱、偏頭痛、痛經、手術後痛、創傷後痛等。

①片劑:25mg。②膠囊:25mg。③緩釋片:75mg。④緩釋膠囊:25mg。⑤控釋片:25mg。

口服。①常釋劑型:成人常用量:抗風濕,初始劑量一次25~50mg,一日2~3次,一日最大量不應超過150mg;鎮痛,首劑一次25~50mg,繼之25mg,一日3次,直至疼痛緩解,可停藥;退熱,一次6.25~12.5mg,一日不超過3次。小兒常用量:一日1.5~2.5mg/kg,分3~4次。待有效後減至最低量。②緩控釋劑型:一次75mg,一日1次,或一次25mg,一日2次。類風濕患者開始時服用50mg。

①本品的不良反應較多,包括:胃腸道反應;神經係統反應;腎髒損害;各型皮疹,最嚴重的為大皰性多形紅斑(Stevens-Johnson綜合征);造血係統受抑製而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或血小板減少等;過敏反應。②活動性潰瘍病、潰瘍性結腸炎及病史者,癲,帕金森病及精神病患者,肝、腎功能不全者,對本品或對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過敏者,血管神經性水腫或支氣管哮喘者禁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③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壓等患者應慎用;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應慎用;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