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好見,小鬼難搪”這是一條千古不變的官場法則
文有文壇,官有官場。
文壇的門,沒人看守,可以隨便進出,但不一定有人理會你。官場的門,倒是有人理會你,但你想大搖大擺走進去,那是不成的,肯定要擋駕。所以,文壇臉難看,官場門難進,這句話不無道理。
文壇雖然沒有門,但是卻有若幹個或大或小,或有形或無形,或正式或非正式,或鬆散聯合或緊密抱團,或孤芳自賞誰也瞧不上,或看似謙和其實誰也不在話下的文學圈子。我在文壇也廝混大半輩子了,常常看到圈子裏的人,對於圈子外的人,如果不是抱有排斥情緒,至少也是保持禮貌的距離。你不是那圈子中人,非要往圈子裏擠,所遭遇到那種霜降以後的冷臉,很難讓你有賞心悅目的感受。
因此,進文壇容易,隻要你愛好文學就行,當個作協會員也容易,隻要你遞個申請,遲早也會批的。但你要進一個圈子,成為一個圈子裏彼此關照、互相呼應、同進共退、同仇敵愾的成員,那就得頗費一點力氣去效忠某位軸心才成。
而官場的門難進,並不完全是由於門檻高。高是一個因素,連續的高,讓你像跨欄運動員那樣,才是真難。因此,官場的門,其實是長長的,由重重疊疊的門連續組成的通道。進得了第一道門,未必進得了第二道門,哪怕進了第三道門,你也不見得就算登堂入室,能拜到要拜的菩薩。
在有皇帝的時代,中國最大的官就是皇帝。陛下通常都在武英殿或文華殿辦公。可是,你無論從天安門往裏走,還是從東華門往裏走,哪條門廊左右,沒有兵丁持槍把守,哪道門檻前後,沒有役吏查驗身份?你得經過多少殿堂,繞過多少甬道,才能到達那個極精巧的院落。
等而下之,從京師的六部衙門,到外省的撫督臬按,無不是“庭院深深深幾許”,“雨打梨花深閉門”的。所以,口語中有“走門子”這一說法,就是想辦法,以最短的途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關鍵的門,見到本主,也就是能解決你問題的那位官員,磕下頭去。
五千年來的中國人,進過無數次的官場的門以後,總結了一條經驗,最好的入場券,是銀子。用白花花的銀子(當然,黃澄澄的金子更佳),做敲門磚,官場的任何門,無不可以敲開。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又如何?那白宮的門又如何?你掏出5000美元,可以在大草坪上同他合影,你甩出10000美元,可以在圓柱大廳與他共進晚餐。所以,民諺“官府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是中外古今的一針見血之論。
《天方夜譚》裏有一則阿裏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要想打開他們藏寶的庫門,隻消念一句咒語“芝麻開門”,那庫房的門立刻就打開了。這是神話,而在現實生活中的“芝麻開門”,就是銀子。在封建社會裏,你隻要將銀子放到站在官府門口的那位“門子”手裏,這門就讓你進去了。
聽說,這種阿裏巴巴的魔咒,近年在文壇也能起到作用了,不能不說是時代之進步,思想之解放,創收之多渠道,要錢之如何不要臉皮。於是乎,一篇作品,次好說成上好,1000元;不好說成很好,2000元;能夠上排行榜,3000元,有望獲文學獎,4000元……這幾乎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的。不論是座談吹捧,大腕鼓掌,不論是名家推薦,重點評介,隻要有起到“門子”作用的經紀人、經手人、承辦人,無一不可以用銀子打點。
由此看來,門子,就是很關鍵的人物了。
《紅樓夢》所以稱之為不朽之作,所以稱之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就在於它簡直無所不包地寫出了那個時代的眾生相,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一共寫了將近600個人物,男女各一半;至少十分之一,是活生生的,至少六分之一,是有影有形的,至少有二分之一,是說得上名字和身份的。
甚至像門子這樣無足輕重的人物,有他不多無他不少的人物,也沒有被《紅樓夢》遺忘,而且在其中有一席之地,真是令我們這些後來者想學也學不成的。寫過長篇小說的人都知道,寫到十個或十五個以上人物,還不手忙腳亂,尚能遊刃有餘、操縱自如者,可謂絕無僅有。
休看當代長篇小說,如山洪暴發地那麼多,但也如泥石流那般不可收拾地令人堵心和掃興。在這些作家的宏篇巨製中,人物表倒可能長長一串,還在扉頁上印出來。不過,這些有名有姓、無血無肉的幹癟符號,開列再多也等於白搭。所以,主要人物都寫不活,焉談次要人物?次要人物都難以顧及,像“門子”這樣的小人物,肯定沒有露麵機會。
因為談到“門子”,就不禁想起《紅樓夢》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中的兩個“門子”,盡管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人物,所占篇幅短得不能再短的人物,但在兩位大師手下,寥寥數筆,寫出了小人嘴臉,寫出了官場卑汙,真是讓我們這一代那些大言不慚的後學之輩深夜捫心,多少要感到汗顏的。
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惡奴同破例”裏,高鶚寫的一個名叫李十兒的門子,實在是個很精彩的小人形象。
賈政到外省上任,從府上帶去的隨從人等中,就有這個原來在門房(也就是傳達室)內呼外應的李十兒。我估計,他在賈府當門房時,屬於一般打雜人員。到了賈政任江西的糧道,雖然仍舊管門,因為是跟著老爺赴任,來頭大,牌頭也就硬。舊時稱這些衙役為“門子”,也指服務於某位官員的公務員或勤務員,是一份地位不高、油水卻不見得少的差使。這些人,不一定有編製,不一定吃公餉,無所謂官銜、頂戴,更無所謂學問、資曆,官不官,民不民,有官府罩著的威權,沒百姓討生活的艱辛。
在中國的民間諺語中,有一句“閻王好見,小鬼難搪”,那就是對他們的最好形容,像李十兒之輩,尤其是難以對付的那一種。因此,要想求官見官,先把這幫門子安頓住、籠絡住,就等於成功一半。
休看他是小人物,卻能起到大作用,所謂“半兩撥千斤”也。
因為他們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就是能夠把握住掌權的那位大員,也就是所謂的閻王。由於與所侍候的官員全天候地保持著零距離的接觸,老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時刻在他的視野之內,了如指掌。老爺的興趣愛好、生性脾氣,也在他腦子裏裝著,所以作為小鬼的他,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能讓那個塞他銀子的求見者,得到老爺的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