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曆史毀掉一片城市,也抹去千千萬萬個鄉村。愛心把綠十字推到了綿竹市遵道鎮秦家坎村。從2008年6月至9月進入調研與規劃階段,10月11日秦家坎三組打下重建的第一根樁,開啟了三組人的重建夢想。
綠十字長期從事鄉村建設,對鄉村情況比較了解。我們認為重建必須考慮生計,生計必須與生產結合,生產必須與新農村結合,最終讓秦家坎三組回到常態。新農村建設不能沒有農民參與,沒有農民參與的重建,沒有農民支持的新農村建設就不是重建,也不是新農村。這是重建的原則。
綠十字在“5·12”重建過程中,做了兩個項目:一個是有對口援建政府(北京)和基金會資金支持的項目,另一個是沒有政府對口援建(政府規定鄉村是自建)、沒有基金會資金支持的項目,也就是說綠十字參與的重建隻帶著理念,而沒有帶一分錢到秦家坎村。我們選擇此項目的目的,是為了看看哪一個重建得快,哪一個重建得好,哪一個重建得完整,也是希望看到重建的多種模式。
很多人說我們在開玩笑,也有政府這樣說。還有的政府說我們什麼都不要,隻要錢,有錢什麼都能解決。綠十字說,還有一種比錢更加重要的東西,就是人的精神。
錢作為今天城市人的全部夢想,也成為社會的價值觀,這種可怕的文明在重建中又滲透到鄉村,我們感覺到很悲哀。這是災區重建中的不幸,不可能有那麼多錢來解決鄉村重建,鑽在錢眼裏必然會讓農民從感恩走到埋怨,因為錢是有限的,錢也不是萬能的,錢從來就是魔鬼的化身。
秦家坎三組55戶,在重建的兩年時間中(第二年又再得到南都基金會的資金),綠十字全部支持的費用隻有一萬多元。這一萬元主要是土壤改良、產業調整、家庭汙水處理和修建垃圾池,重建與重生同時開始。在村民建房的過程中沒有一分錢資助,村民的建房資金來自政府的補助,平均每戶兩萬元,還有一些貸款。中國農民從來都是在很少錢的狀態下把房子建完,災區重建也是這樣。
綠十字在建房的過程中沒有帶進一分錢援助建房,因為我們了解農民的經濟構成,知道他們沒有外援也一定能把房子建好。目前難的是怎麼動員村民自立、自強。希望他們不要建太大的房子,不要都建樓房,要麵對現實。
這個過程中,綠十字最初得到南都基金會的資助。南都基金會資助綠十字成立了鄉村規劃和重建工作室,也是中國第一個專業性為農村做規劃與設計的公益機構。有了這個平台,綠十字才能免費為秦家坎設計7套清水房和三組重建的規劃。綠十字的理念就是要讓災區“人人都能有房住”,特別設計了“漸進式”住房(這個項目由壹基金支持)。我們把農民的房子分兩次建完,第一年建廚房、衛生間和一兩個房間,第二年再建餘下的房子。這樣的理念讓秦家坎三組在“5·12”一周年的時候,95%的村民全部完成了重建。這種理念在災區迅速傳播:遵道鎮最貧窮的秦家坎村以最快的速度,靠農民參與,靠村委會的積極配合,實現了一年完成重建的政府計劃。
綠十字在秦家坎的工作把重建與重生融為一體,因為農民的生活生產是不分離的,我們在重建的同時,就把重生(產業)視為比重建更為重要的事情。
重建中保留了25畝村莊的地震廢墟,作為未來旅遊考慮,也作為村集體用地,並籌備產業轉型。秦家坎的煙葉在曆史上是進貢皇宮的,非常有名。秦家坎的土壤在這個地區很特別,隻是因為化工廠把土壤汙染了。“5·12”大地震化工廠被震倒了,廠也關閉了,秦家坎的土地上又開出花,也結出了果。綠十字再次讓村民播種停種了幾十年的煙葉,在這之前清洗被汙染的土壤是第一步。綠十字從北京免費找到資助,由北京新紀元三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資助三色生物菌來改良土壤,為來年的產業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