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永遠健在
舊聞
這是一個小小的抗議:誰說阿Q已經死了呢?他的的確確還活在人間,而且鴻運當道。
×年×月××報不是載著某公(國民黨元老張繼——編注)談話,謂“暴日炮火不足畏,十年內,日本必有大革命”嗎?
說這話的,與沒法向仇人報複,希望仇人得病的人有什麼兩樣呢?
三歲的孩童也知道這是一種可憐的卑怯的沒氣力的話,然而卻偏偏出之於堂堂要人之口。我真有些替他著急。他要是說:“日本近遭大地震,不久即將撤兵,交回失地,不成問題。”不更可以使老百姓相信些,安心些嗎?
記得阿Q每當被人打之後,嘴裏都要嘟嚷一句“老子才被兒子打呢”來自解,來謀精神上的勝利。當時年輕,看了隻覺好笑,現在才知道,原來阿Q精神,是我們的國有哲學。
誰說阿Q已經死了呢?阿 Q是永遠健在!
(1933年3月23日《申報·自由談》)
點評:《阿Q正傳》問世以後,“阿Q相”備受人譏笑;但是譏笑歸譏笑,“阿Q相”仍然流露在芸芸眾生中。特別在九一八國難以後,“阿Q相”的“精神勝利”和“不抵抗”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了。
勞模教子晚婚晚育
全國勞動模範、河南省商丘市麵粉廠工程師林文卿,教育兩個兒子晚婚晚育,群眾稱讚他是計劃生育工作的帶頭人。
林文卿在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範授獎大會時,聽過陳慕華副總理關於計劃生育的報告,進一步認識到實行計劃生育的重要性。回到家裏,他和老伴商量,動員大兒子晚育,規勸二兒子晚婚。老伴開始思想不通,說:老大28歲,老二也26歲,咱倆都快60歲了,連個孫子還沒有,應該讓他們早點生一個。林文卿反複做老伴的工作。老伴的思想通了,共同去做兒子的工作。
老大在部隊服役,愛人在商丘地區醫藥公司工作;老二和未婚妻都是商丘毛紡廠的工人。他們通情達理,接受新事物快,聽了父母講的道理,一致表示堅決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實行計劃生育和晚婚。
(1981年11月26日《光明日報》)
點評:幾十年前,晚婚晚育政策需行政甚至法律手段介入才得以施行,而今,生活重壓下的絕大多數年輕人,早已自覺地融入了晚婚晚育的群體。
某大學招考之一幕
北京各大學招考新生的時候,所謂“替考”等舞弊,已成公開的秘密。前幾日承友人之召,幫忙投考某大學,我腦子裏受了些感觸。
某大學招考,投考的有一千多人,分作兩天考,我第一天為C君幫忙,第二天為M君幫忙。第一天投考的人,我認識十五人,中有六個,在大學念書二年以上,大約這六人是和我一樣——為人幫忙的。第二天投考的人,我認識二十六個,中有十七人大約也是為人幫忙的。合計我認識的投考的四十一人,為人幫考的已占去二十三人。若以此例推之,幫忙投考的人數比自考的人數還多。
舞弊本來是一件極虛偽的事,虛偽是萬惡的根源。青年求學時代就如是舞弊虛偽,將來入社會後更將如何?
中學初畢業的學生,哪裏能與讀了幾年大學的大學生競爭,所以這樣舞弊考試的結果,人格高尚,學問篤實的學生,不免落第,舞弊虛偽的學生反得勝利。無怪乎某大學不逛窯的學生隻是例外,不戴起假麵具待人的人隻有傻子。這樣的大學,我敢說,所造的罪孽比所造的幸福更多。
(1924年8月18日《晨報副刊》)
點評:“亂世”之亂,由此可見。社會肌體腐蝕至此,非拿出“刮骨療傷”的勇氣不足以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