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順吾意而言者,小了也,爭急遠之。
——申涵光《荊園小語》
白話
順著我意思說話的人,多是小人,爭著避開還來不及。
家訓史話
李林甫出身於李唐宗室,他的曾祖是唐高祖李淵的從父弟,按輩分來說他是唐玄宗的遠房小叔叔呢。他素來品行才望不高,因此被人瞧不起,但頗為機靈乖巧,善於鑽營。曆任過禦史中承、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等職位。開元二十二年(734年)坐上宰相之位,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專權一時。
李林甫深知,為官之道便是要能揣摩皇帝的心思。因此,他想盡辦法與後宮殯妃及宦官套近乎,以便從他們口中得到皇帝的內心想法,想趁機迎合皇帝獲得好處。當時,楊貴妃尚未進宮,後宮最得寵的是武惠妃,武惠妃的兒子壽王也得到玄宗格外恩寵,李林甫便通過宦官表示會盡力推薦壽王為太子。為此,惠妃十分重用李林甫,並不時地通過宦官袁思藝把玄宗的動靜告訴李林甫。不明就裏的玄宗還真把李林甫視為心有靈犀的知己,恩寵有佳。
玄宗正想用韓休為宰相,裴夫人就讓李林甫公開向玄宗推薦韓休。韓休居相位後,很是感激李林甫,就推薦李林甫為相,武惠妃從中幫忙,於是李林甫就升為黃門侍郎,正式進人了宰相行列。李林甫為了達到專權用事的目的,首先排擠的便是同期的宰相。李林甫從不敢公開反對張九齡的意見,背後卻處處設陷阱,向玄宗打小報告,挑撥離間,製造君臣間的矛盾,步步為營。
機會終於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來到。蔚州刺史王元淡貪贓案發,而王元淡的妻子恰好是張九齡的好友嚴挺之早已離異的前妻。嚴挺之想為王元淡一家脫罪,李林甫把這個消息秘密地告訴了唐玄宗,於是玄宗要追究嚴挺之的包庇之罪。張九齡還蒙在鼓勵,不知道這是李林甫設下的陷阱,極力替嚴挺之辯護,這樣張九齡、裴耀卿、嚴挺之等人被扣上了結黨營私的罪名,唐玄宗罷了張九齡、裴耀卿的相職。而旁觀者都說這是李林甫一石二鳥之計。此後,李林甫開始了他的專權生涯。
看來,唐朝政壇上的李林甫,的確是個口蜜腹劍的高手,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政壇上翻雲覆雨的老手。他的長期執政,是唐玄宗和中唐政治的需要。
古今訓諫
“順吾意而言者,小了也,爭急遠之。”溜須拍馬的話恰恰迎合了我們內心的某種虛榮心,若是不用清醒的頭腦去分析,很容易被蒙蔽,自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長此以往,將埋下隱患,問題都很難被發現。
學會聽“難聽”的話是有好處的,俗話說忠言逆耳。其實,換句話說就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克製住自己的虛弱心,溜須拍馬的小人自然會遠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