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6月21日,在遼闊的漠南草原上,來了一個金發碧眼的“怪人”。這個叫科爾文的比利時人對健馬肥羊不感興趣,對長發美女不屑一顧,偏偏把目光盯在一座被盜掘一空的古墓上,如醉如癡。是什麼東西有如此之魔力?是一塊碑,一塊刻滿了神秘文字的石碑。
有人斷言,這些讓科爾文著迷的“天書”就是早已被歲月掩埋的契丹文字!由此,一個久已消失的帝國,一段沉睡千載的曆史被人們重新記起。
契丹,一個剽悍的民族,在《魏書》中第一次出現於人們的視野:公元916年建起龐大帝國,雄踞中國北方;公元12世紀遠走他鄉,在伊朗高原建立最後一個政權——起兒曼王朝。隨後,在黃沙彌漫的異國他鄉悄無聲息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一個強大的民族,竟如過眼煙雲般在天邊的地平線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契丹,一個900年前遠逝的民族,像她們的文字一樣神秘、遙遠……
“契丹”譯成漢語是“镔鐵”。顧名思義,這是個有著鋼鐵般意誌的曆史民族。她曾經叱吒蒙古草原前後長達800年。由其建立的契丹帝國長期控扼絲綢古道,以致亞歐大陸中西部的國家誤認為整個中國都在其治下,“契丹”因此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公元388年,北魏道武帝北征,戰火一直燒到了西拉木倫河畔,居住在這裏的契丹人被迫潰散逃亡。這次戰爭使契丹第一次進入書史者的視野。而在此之前,這個被阿拉伯人和歐洲人視為全中國統治者的民族竟然對本民族形成、發展的漫長曆史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在泱泱中華實現偉大複興之際,我們追溯曆史、緬懷先人,不禁要問:契丹,你們究竟從哪裏來?又到哪裏去了呢?
木葉山下的青牛白馬:契丹族的起源傳說
相傳,夏朝人的始祖契,是其母吞食玄鳥卵而生。
相傳,吐蕃人,是神猴與岩山魔女的後代。
相傳,突厥人的君王阿史那,是母狼與匈奴人的兒子。
但凡在人類曆史上存在的已知民族,幾乎都有著傳奇般的起源。經過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融入了每個族人的血液,成為這個民族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在中國曆史上,有著不平凡作用的契丹族也不例外,他們同樣擁有一個美麗而古老的起源傳說。
在我國的東北部,流淌著兩條重要的河流,一條是發源於醫巫閭山的土河(今老哈河),一條是從大興安嶺南端奔騰而出的潢河(今西拉木倫河)。兩河從高山傾瀉而出,一路奔騰,流至平地,逐漸舒緩下來,最終在木葉山彙合為一,共同孕育了一片水草豐美的綠色草原。
很久很久以前……
一位騎著雄健白馬、雲遊四方的神人行至此處,被眼前這片莽莽草原所吸引,他鬆開韁繩,信馬由韁,沿土河從上遊順河東行。
一位久居深宮的天女,耐不住高處不勝寒的寂寞,決定降臨人間。她坐上青牛車,從“平地鬆林”沿潢水順流而下,欣賞人間美景。
一路陶醉的神人與天女,在兩河彙合的木葉山,出現在彼此的視線中,美景、佳人……二人一見鍾情,於是結為夫妻,放開馬韁,卸下牛車,就在這片山前草原上定居下來。神人和天女共生育了八個兒子,這八個孩子各自繁衍,最終壯大成為契丹的八個部落。
神人與天女的相遇,青牛與白馬的傳說,最初是在契丹族內口耳相傳的,後來被整理成文字並保留了下來。契丹族人對此深信不疑。每有軍事活動或是春秋的祭祀,必用白馬青牛作祭品,以此表達對祖先的敬意。遼太祖阿保機建國後,還在木葉山上修建了始祖廟,“奇首可汗(傳說中的神人)在南廟,可敦(天女)在北廟,繪塑二聖並八子神像”,每年按時供奉;而在戰爭之前,契丹人也必定在這裏祭告祖先,祈求保佑。
在這座神聖的始祖廟裏,奇首可汗、可敦並立其中,同享祭祀,可見在契丹人的心目中,天人和神女是同樣崇高而神聖的。細細體驗契丹社會中的點點滴滴,不難發現女性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可以說,契丹社會保留了很多母係氏族社會的痕跡。在我們之後了解到的契丹曆史上,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整個契丹王朝興衰成敗的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會有女人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終遼一世,契丹女子們有著廣闊的發揮空間,來展示和證明自己的才能,在曆史上留下瑰麗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