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大勢,曆史人物的選擇,是不會那麼輕易地被小月兒這個宅在家裏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丫頭片子給影響到,雖然丁刺史的並州算是邊關地區,但是和中原(關隴)地區聯係還是很緊密的,從隻言片語之中,小月兒憑借著自己對曆史大勢的把握,再結合政治經濟學,馬哲,毛思,鄧論等等先進指導思想,還是可以猜出一個大概的輪廓來的。
人嘛,誰會是無私的呢?人活一世,不可能沒有追求,要麼為名,要麼為利,就算是小月兒自己,不也是為了自己以後可以不用命運受他人所擺布,而在苦練“神功”。
果不其然,沒多久,才剛跨過年沒幾天,就傳來了靈帝駕崩的消息,而緊隨而來的,則是張讓和趙忠對於皇帝的死密而不發,想要謀害何進,去除何皇後最大的依仗,依先帝之意,擁立幼子劉協登基的消息。令小月兒看得有些頭暈的則是,明明都到這種地步了,但是事情突然又來一個反轉,何進因為有人告密而未被宦官所誅殺,反手以陽謀攜百官擁立太子劉辯登基,僅僅隻是幹掉了劉協的大靠山董太皇太後(此董和董卓無關)。也許是覺得董太皇太後一除,大勢已定,誰敢殺我,畢竟何進的一切,其實嚴格說起來,都是內廷給的,他能有這個機會是她妹妹何皇後的身份擺在那裏,他能做到這個位置甚至是全靠張讓等宦官上下打點,如今何皇後變成了何太後,是後宮裏唯一的主人,皇帝還是自己侄子,還有啥不能放心的?也許是張讓等人走通了何皇後的門路,甚至暗中向何皇後效忠,反正何進具體怎麼想的小月兒並不知道,畢竟宮闈之事實在是太彎彎繞了,但大致上可能是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吧,總之何進沒有牽連那些宦官們。
這個世上好心一般都沒好報,你何進本來應該是內廷派係的人才對,怎麼跑去和外廷的那些人勾勾搭搭?外廷的人可都是對內廷喊打喊殺的,當年靈帝在位的時候,他們通過賣官賣官可是撈了不少,也得罪了不少人,如今何進這個內廷最大的靠山居然胳膊肘往外拐,這能讓內廷的人放心麼?尤其是聽說何進還秘密遣人從關外調兵進京,顯然是所圖甚大,怕關內的部隊都有宦官的眼線。宦官們心想,這不就是何進要和咱們爭皇權麼?你看,連何皇後都站到咱們這邊了(垂簾聽政),你何大將軍居然敢單飛?品嚐過假手行使皇權這樣美妙滋味的張讓等人怎麼可能就這麼善罷甘休?所以,張讓等人想著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想法,就把已經開始覺得大權在握天下可得目空一切誰敢殺我的何進給做了。
雖然原本隻是兄妹之間因為皇權之爭而鬧矛盾,但這事一鬧出來,全天下都炸鍋了,別的不說,都不需要關中豪族出動,僅僅隻是京師部隊就把張讓等內侍給幹趴下了。畢竟他們的權利,全都脫胎自皇權,皇權盛,則他們手中的權勢自然龐大,而這先帝殯天,幼主繼位之際,內有何皇後統掌宮闈,外有何大將軍駕馭群臣,此時也不是中央勢微的群雄逐鹿無視中央的時代,忠臣,或者說貌似忠臣這一抓一大把,這樣的作為不是找死是什麼?
而此時關外入京的人馬有四支,一支是董卓,一支是丁原,一支是袁紹,一支是鮑信,這都是長久處在戰爭第一線,都是能打善戰的精兵。此次入關者也不多,就小月兒所知,無論丁刺史還是董州牧,手底下的兵力絕對不可能過萬,應該是五千以內的精兵,否則以這個時代的後勤以及交通條件,既要做到保密,還要做到兵貴神速,那純屬扯淡。
呂爸就是作為主簿隨軍出征的,小月兒雖然想跟著,但軍中一般不會帶家眷,而且她才4歲,所以隻能留在家裏等呂爸的書信。隻是令幾支人馬都沒有想到的是,還沒等他們趕到京師,徹底投向世家門閥想要單飛的何進就被人給砍了腦袋。
再一次將袖口內口袋裏裝著的家信翻出來看了看,小月兒依然有著一些無奈,很多事情,真的不以她的意誌為轉移啊。
雖然信中內容不多,但這並不妨礙她根據羅老黑的演義來聯想。每每想到自己的便宜老爸聽命於大胖子董卓,一劍捅死丁刺史,就算現在沒有父子之名,依然令她頭疼,今後要是背上個三姓家奴的稱號可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