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小月兒隻能將目光轉到毛玠身上,“吾聞孝先素有賢名……”
還不等她將後麵的話說下去,毛玠長身而起,來到小月兒案前納頭便拜“主公仁義,玠已知曉,玠才疏學淺,得主公聞名,已是萬幸,今玠不求揚名於海內,聞達於諸侯,但求主公與玠一卑職,造福此間百姓足矣!”
小月兒有些納悶了,這是什麼情況?自己的主角光環終於發動了嗎?小弟都開始見到自己便納頭就拜?
沒有回複毛玠,小月兒有些疑惑地看向荀攸,荀攸衝她笑了笑,也是起身來到案前,俯身拜下,“攸雖不才,然為主公做一書吏尚可。”
雖然有些不知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不過猶豫了一下,小月兒還是說道:“卿等既願拜吾為主,吾亦不薄卿,公達且暫為吾帳下長史,與文和助吾治理荊襄,孝先暫代主薄之職,助吾安置豫州百姓。”
小月兒當然不可能真的像他們說那樣給個縣尉鄉長之類卑職,或者書吏什麼的,那是人家自謙,你要真敢這麼幹那人家說不準哪天就掛印而去了。可小月兒一直想不通這二人到底為什麼會跑來投自己,要知道,荀攸可是一郡太守,郡守是個什麼概念?換一個說法,那就是郡國!下轄人口怎麼也好幾十上百萬,差不多就是一個小國國王的樣子了!雖然因為劉焉阻塞交通,不讓朝廷官員入蜀,荀攸沒辦法上任,但是他這個郡守的任命可是實打實的,放著好好的郡守不做跑來投靠自己……怎麼想都覺得有些蹊蹺啊!而且荀家名滿天下,也不是那種趨炎附勢之輩,要說分散投資什麼的,你要說司馬氏、諸葛氏,小月兒信,你要說荀氏,小月兒是怎麼也不會相信的。
絲毫不知道自己因為鼓勵農桑以及收容豫州難民而名聲雀起的小月兒,並沒有簡單粗暴的對那高達二十萬的流民進行施粥救濟,當負責安置流民的毛玠聽到小月兒有停止施粥的意向之時,還上門準備麵陳一番。不過,他很快便被小月兒的話給打動了。
“縱觀古今施粥,粥清,則饑民等死,粥稠,則負荷沉重,況饑民每日無事可做,身強力壯者常奪人粥食,皆禍患也,故吾以為,施粥之舉無異於飲鳩止渴,不可取也。吾欲施以工代賑之法,一可令饑民每日飽餐以食,二可令流民不至遊手好閑,三可借此開墾田畝,此一舉三得之計也。”
這個時代講究的是精英政治,能出來做官的人都不會是什麼蠢人,再差也是會阿諛奉承之輩,何況毛玠這樣能夠名留青史之人?就算是張讓之類的十常侍,其實也都是一時人物,自身學識絕對不差。所以小月兒的話毛玠很容易便聽進去了,相比讓流民大量聚集在一起,每天無所事事,除了等著施粥就無事可幹,讓他們每天有事可做,對於地方治安明顯更有利一些。而且,相較於施粥那種清湯寡水的東西,明顯給勞力食用的飯食更能填飽肚子。
嗯……當然,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具有那麼高的政治覺悟,一聲令下就幫小月兒進行大荊州建設計劃什麼的。當荊州流民超過三十萬的時候,有四萬多人寧肯每日什麼都不幹,等著施粥,也堅決不為一頓飽飯去下力幹活兒。正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小月兒對此真的沒什麼可說的,反正三斤糙米一鍋粥,每人一碗,能乘百碗。區別對待那是必須的,否則你叫那些下力幹活的人怎麼想?要知道,小月兒可是特別囑咐過毛玠,隻要肯幹,就算是小孩子與婦女也是來者不拒。至於身患殘疾無法幹活什麼的,嗯……不是沒有,不過相當的少,能走幾百裏地活著過來的身體狀況大多還說得過去。如此做不是小月兒殘忍,而是被現實逼的,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啊!這個時候,小月兒無比懷念起了畝產五六千斤的土豆,有了那玩意兒,自己還怕養不活治下百姓嗎?不過美洲、高產種、化肥這些東西光是想一想,小月兒便默默地將之拋諸腦後。妹的,為什麼神州大地就沒有土豆玉米這些高產作物呢?上天真是太不公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