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為豆科植物,全國大部分地區有種植,其莖、葉、花、莢殼、種皮均有藥用價值。

別名:胡豆,佛豆,豎豆,仙豆,夏豆,彎豆,海豆,馬齒豆,羅漢豆,羅泛豆。

(一)成分與性味

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灰分、鉀、鈉、鈣、鎂、磷、鐵、錳、鋅、銅、硒、胡蘿卜素、硫胺素、核黃素、尼古酸、磷脂、膽堿、胡蘆巴堿、呱啶酸—2等。性味甘、平;入脾、胃經。

(二)功能

健脾養胃,清熱利濕,止血降壓,澀精止帶。主治脾胃不健,中氣不足,倦怠食少膈食;濕熱內蘊之水腫,小便不利,黃水瘡;高血壓,咯血等。

(三)保健作用

1.止血作用。蠶豆葉、梗、莢殼均含D—甘油酸,葉可治肺結核出血,消化道、外傷出血;花有涼血、止血作用,主治咳血、衄血帶下、高血壓;莖也可止血,還能止瀉。主治各種內出血。

2.利尿治水腫。蠶豆的種皮能夠利尿滲濕,富含的鉀可治療水腫,小便不利。

3.可治療震顫麻痹症,對癡呆症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蠶豆中含有L—3,4—二羥基苯丙氨酸(1—DOPA),是治療震顫麻痹的有效藥物。蠶豆的蛋白質是以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其中的穀氨酸、酪氨酸占多數,這類氨基酸有改善大腦功能的作用,可防止癡呆症的發生。

(四)食療方

1.通便

配方:鮮蠶豆殼150克。

製用:煎湯喝。

2.內出血

配方:蠶豆梗焙幹。

製用:研細末吞服,每日3次,每次5克。

3.水腫

配方:鮮蠶豆、冬瓜皮各60克。

製用:水煎服。

4.咳血

配方:蠶豆花15克。

製用:水煎去滓,溶化冰糖適量,1日2—3次。

5.慢性腎炎

配方:瘦牛肉500克,蠶豆250克,食鹽。

製用:將以上物品,同入砂鍋煨爛,每日2次,隨量食。

6.酒醉不醒

配方:蠶豆苗。

製用:蠶豆苗以油鹽炒熟,煮湯灌之。

(五)食蠶豆注意事項

1.老蠶豆性滯,多吃易腹脹,應煮爛食用。

2.蠶豆含有巢菜堿甙,它能夠破壞體內缺乏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的紅細胞,產生嚴重的溶血即蠶豆病(急性溶血性貧血),所以對於有蠶豆病家族史和溶血病家族史的人,不宜食用。萬一有發生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蠶豆病的症狀主要是吃蠶豆幾小時或一兩天內突然感到精神疲倦,頭暈,惡心,畏寒發燒,全身酸痛,萎靡不振,肝脾腫大,呼吸困難,甚至昏迷不醒,小便顏色似醬油。出現以上症狀應高度警惕,采取有力措施,盡快救治。鮮嫩蠶豆不宜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