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曾經滄海難為水(2 / 3)

當時,現場的觀眾看到此詩,紛紛讚不絕口,被這位美貌的營妓所折服。韋皋看後,更是拍腿而起,暗自叫絕。這首詩雖寫巫山雲雨,卻沒半點粗俗,而是借憑山眺望,惆悵懷古的視覺,道出人生別離的哲學意義。也正是因為這首詩的寫成,讓韋皋徹底被薛濤征服了。韋皋這個“軍區司令”遺憾地認為薛濤簡直是大材小用,根本不應該在娛樂圈混,而應該走向仕途當官為國家做貢獻。因為,在酒席場上無論多麼風光,但終究她隻能當個“花瓶”。於是,韋皋專門將薛濤帶進了自己府中,讓其幫助處理一些案牘工作。用通俗一點的話說,韋皋聘請薛濤當自己的女秘書(沒有編製,臨時聘用)。薛濤不是當前提包包陪吃陪睡的生活秘書,而是處理材料的公事秘書。接受寫公文這個任務後,薛濤一點也沒馬虎,她細致認真,勤勤懇懇,所寫的材料很少出錯,大受韋皋欣賞。

從薛濤寫材料後,韋皋對薛濤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韋皋覺得薛濤當秘書寫材料仍舊屈才,應該推薦薛濤去當官。於是,韋皋突發奇想,向朝廷打報告,要為薛濤申請任“校書郎”。校書郎隸屬於秘書省,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寫和典校藏書,雖然官階僅為九品,但好歹是一個科級幹部。另外,這項工作的門檻很高,按規定隻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此職,大詩人白居易、王昌齡、杜牧等都是從這個職位上做起的,曆史上還從來沒有哪一個女子未參加科舉就擔任校書郎。所以,薛濤這個女才子直接當校書郎是破天荒的大事、奇事。

並不出乎大家的意料,韋皋為薛濤申請校書郎的事很快遭到了幕僚們的一致反對。其中有與韋皋關係比較好的,便勸他:“軍務倥傯之際,奏請以一妓女為官,倘若朝廷認為有失體統,豈不連累帥使清譽?即使僥幸獲準,紅裙入衙,不免有損官府尊嚴,易給不服者留下話柄,望帥使三思!”通俗一點的話就是,韋皋兄,你請示上麵讓一個妓女當官,並且還是進士才能做的校書郎,不是開國際玩笑麼?另外,自古以來穿裙子的姑娘(風月女子)就不能進衙門做官,薛濤要是真成了,不是全沒有體統了嗎?這對於老哥的聲譽也是有很大的負麵影響啊!

總之,韋皋的創新之舉並沒有得到上麵的認可,這事也就隻能擱淺了。不過,薛濤的才華自此得到了當時文人的普遍認可,其“女校書”的名聲也更是不脛而走,名揚四方了。

據史料記載:“韋皋鎮蜀之初(貞元元年,公元785年),南越獻孔雀一隻,皋依濤意,於使宅開池設籠以棲之。”翻譯成現代文就是:公元785年,南越給韋皋進獻了一隻孔雀,韋皋非常喜愛,薛濤建議在府衙內開池設籠養了起來,象征大唐王朝昌隆的國運和韋帥顯赫的治跡。薛濤這麼建議,韋皋聽後十分讚同並欣然采納,這件事因有美人佐政的風韻而被當時文人極力渲染,遂成為一段佳話。

薛濤受到韋皋的寵愛,時人紛紛得知,有些想托韋皋辦事的人,便借此通過薛濤為中介代為轉達,其效果十分明顯。就相當於現在的一些商人想得到什麼項目,很多都是求助官員的老婆或情人,然後達到自己的目的。當時也不例外,五代時期何光遠撰的《鑒戒錄》就說得很清楚:“應銜命使者每屆蜀,求見濤者甚眾,而濤性亦狂逸,不顧嫌疑,所遺金帛,往往上納。”翻譯過來大意就是,到四川來的官員為了求見韋皋,多走薛濤的後門,紛紛給她送禮行賄,而薛濤“性亦狂逸”,你敢送我就敢收。不過她並不愛錢,收下之後一文不留,全部上交。

雖然薛濤將財物上交,但終究影響了韋皋的名聲。韋皋本是文人出身,對錢財視作糞土,從不想貪汙受賄,當他得知薛濤收錢的事後,十分不滿,一怒之下,就下令將薛濤發配到了鬆州(今四川省鬆潘縣),以示懲罰。

鬆潘縣現屬阿壩州境內,2008年地震還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在唐朝,鬆潘縣人煙稀少,兵荒馬亂,屬於文人被貶謫之地。薛濤走在去往鬆潘縣的路上,內心非常恐懼,也格外悲傷。途中,她感慨萬千,觸景生情,遂寫了一首詩歌:“聞道邊城苦,而今到始知。卻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於自己的張揚和受賄,薛濤感到十分後悔,於是接著又寫下了動人的《十離詩》。原文如下:

其一:犬離主

馴擾朱門四五年,毛香足淨主人憐。

無端咬著親情客,不得紅絲毯上眠。

其二:筆離手

越管宣毫始稱情,紅箋紙上撒花瓊。

都緣用久鋒頭盡,不得羲之手裏擎。

其三:馬離廄

雪耳紅毛淺碧蹄,追風曾到日東西。

為驚玉貌郎君墜,不得華軒更一嘶。

其四:鸚鵡離籠

隴西獨處一孤身,飛去飛來上錦裀。

都緣出語無方便,不得籠中更換人。

其五:燕離巢

出入朱門未忍拋,主人常愛語交交。

銜泥穢汙珊瑚枕,不得梁間更壘巢。

其六:珠離掌

皎潔圓明內外通,清光似照水晶宮。

隻緣一點玷相穢,不得終宵在掌中。

其七:魚離池

跳躍深池四五秋,常搖朱尾弄綸鉤。

無端擺斷芙蓉朵,不得清波更一遊。

其八:鷹離鞲

爪利如鋒眼似鈴,平原捉兔稱高情。

無端竄向青雲外,不得君王臂上擎。

其九:竹離亭

蓊鬱新栽四五行,常將勁節負秋霜。

為緣春筍鑽牆破,不得垂陰覆玉堂。

其十:鏡離台

鑄瀉黃金鏡始開,初生三五月徘徊。

為遭無限塵蒙蔽,不得華堂上玉台。

這十首著名的離別詩,薛濤差人送給了韋皋。詩雖然有諂媚的味道,她卻把身邊尋常事寫得曲折動人,讓人感覺是如泣如訴。薛濤精心設置了種種比喻來向韋皋請罪,韋皋堂堂節度使,自然也不便與一個取悅於他的弱女子計較,轉念又想起她的種種好處,不覺地轉怒為喜,很快就將她召回成都身邊,對其寵愛如初。薛濤也在回成都後,寫下了感慨自己遭遇的詩:“但得放兒歸舍去,山水屏風永不看。”

自那之後,薛濤在韋皋的幫助下,辭去了營妓的職務,沒有了編製束縛,成為一個自由身,寓居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裏種滿了枇杷花,每天薛濤飲酒作詩,回味過去的美好時光,日子過得愜意而舒坦。

才子遇上俏佳人,姐弟相戀不懼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