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發展抓項目,是全省今後一個時期主要努力方向。從西峰的實踐來看,就是要咬定項目不放鬆,在解放思想中把握機遇,在大膽實踐中尋找突破。
解放思想促項目
西峰與眾多後發展地區一樣,除資金、技術、信息、交通、人才等要素不足外,最大的差距仍然是思想上的差距,當務之急就是要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及省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上來,掀起新一輪的思想解放熱潮,教育引導全區廣大幹部群眾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思想,切實強化“項目至上,客商至尊”的發展理念,做到“四破四立”。即:在經濟發展上破除固步自封、單純靠自我積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有什麼幹什麼的舊思維,牢固樹立舉市場之力,辦多少事籌多少錢,靠項目爭取超常規發展的新觀念;在項目爭取上破除唯條件論、坐等時機的舊思維,牢固樹立借力造勢,創造條件,敢闖敢爭的新觀念;在資金籌措上破除等靠要、無所作為的舊思維,牢固樹立用市場的錢、用別人的錢、用明天的錢的新觀念;在政府管理上破除多方插手、包攬一切的舊思維,牢固樹立有進有退、注重服務,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用、但求所得的新觀念。自覺做到一切阻礙項目建設的思想都破除,一切阻礙項目建設的體製都改革,一切阻礙項目建設的政策都調整,用新的理念、新的視野、新的思維、努力開創項目工作新局麵。
創新思路上項目
綜合分析西峰發展項目的優勢與劣勢、潛力與困難、機遇與挑戰、區情與民情,在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上,必須與時俱進,創新思維,堅持政策性投資項目與招商引資項目並重,以招商引資項目為主;傳統產業項目與新型產業項目並重,以新型產業項目為主;政府主導型項目與市場主導型項目並重,以市場主導型項目為主。緊扣“四個圍繞”:圍繞基礎設施建設上項目。重點抓好道路交通、綠化美化、市政設施及城市垃圾、汙水處理等項目建設,力爭五年內實現西峰城區麵積翻番,並構築較為完備的城市服務體係;大力推進流域治理項目實施,重點抓好退耕還林、農田水利、土地改良改造及鄉村道路建設,加快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堅持高起點規劃、高品位建設、積極推進小城鎮建設,努力提高其承載及輻射能力。圍繞農業產業化上項目。通過龍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提高農業的市場化、組織化程度,深度開發果、畜、菜、煙四大支柱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圍繞工業突破上項目。堅持“興”(圍繞油田開發建設興辦)、“引”(吸引大型企業集團投資辦)、“挖”(挖掘民間資本潛力辦)、“扶”(扶強龍頭企業)並舉,以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為方向,以發展民營經濟為突破口,搶抓西峰油田開發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快南區工業園建設,圍繞一“黑”(石油)、一“綠”(綠色農副產品)優勢資源開發,上“油”項目,辦“農”企業,建成以石化、農產品加工為主,建材、服裝、食品、機械、醫藥同步發展的工業企業群體。圍繞文化旅遊產業開發上項目。深入挖掘和整理民俗文化,著力開發香包、剪紙、雕塑等地方民俗文化產品,提升產品檔次,擴大生產規模,打造強勢文化產品“品牌”。同時,以北石窟、小崆峒、公劉廟為重點,搞好景區開發建設,配套完善服務設施,加快旅遊產業開發。
完善機製管項目
機製是管長遠、管根本的,隻有機製上健全、牢靠,工作才有動力、有活力。一要健全項目組織領導機製,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五個一”工作機製,即:每個重點項目有一名縣級幹部牽頭、一名部門領導負責、一套班子抓落實、一個實施方案、一個考核辦法,切實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組織和協調。二要健全項目建設考核機製。繼續實施縣級幹部包千萬元以上項目、科級幹部包百萬元以上項目,一般幹部包十萬元以上項目的“千百十”工程,實行包立項、包籌資、包投產、包見效、定獎懲的四包一定責任製;全區上下層層簽訂招商引資和項目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把工作任務整合到項目上,把項目責任靠實到人頭。堅持十天一督查,一月一評比,半年一兌現;進一步完善考核辦法,嚴查弄虛作假,以項目成效看能力、論功過、定獎懲,堅決落實不抓項目就是失職、抓不好項目就是不稱職的幹部評判標準。
優化環境聚項目
實踐證明,哪個地方環境優越,資金、技術、人才就會流向哪裏;哪個地方的經濟最有特色、有規模,形成氣候,相應的投資項目就會趨向哪裏。抓項目,必須抓環境,抓環境,關鍵要在“軟硬兼施”上作文章,通過硬環境上檔次,軟環境上水平,促進項目工作上台階。在硬環境上,立足盤活城市有形、無形資產,多渠道籌建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綠化、美化、亮化、淨化、硬化“五化”工程,全力構築“園林西峰”。在軟環境上,著眼完善政策,堅決兌現承諾,以鐵的手腕、鐵的紀律、鐵的措施,徹底鏟除滋生“三亂”的土壤。對所有審批項目,實行一門受理、聯合審批、限時辦結的“一站式”服務;對重大項目,實行聯席會議製度,聯審聯批,特事特辦,專人服務,跟蹤落實;對重點項目,實行政府掛牌保護。把各級黨委、政府、領導幹部和執法機關的主要職能定位在服務上,放在“三辦”責任的落實上,即由我來辦、馬上就辦、辦就辦好,大力營造規範有序、誠實守信、優質高效的親商環境;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市民素質,努力營造“純、淳、醇”的人文環境,以區域最寬的政策、最優的服務,努力打造“魅力”西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