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堅定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信心(1 / 1)

堅定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信心

卷首語

作者:子平

我國經濟一季度延續去年增速下行態勢,盡管二季度出現局部企穩跡象,但穩增長難度仍然很大,下一步走勢如何,引發不同解讀和研判。

客觀而言,當前經濟領域困難不小。既有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外部需求持續疲軟的影響,又有國內消費低增長、新熱點不足的現實;既有工業產品價格持續下降、企業經營困難增多的挑戰,又有生產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加的倒逼;既有經濟發展方式依然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的矛盾,也有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製約以及部分領域風險隱患增加的考驗。麵對問題和挑戰,唯有拿出攻堅克難的勇氣、保持宏觀調控的定力,才能中流擊水,贏得發展先機。

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審時度勢,直麵問題、科學謀劃,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創新和改善宏觀政策,以簡政放權破解體製機製弊病,以降低門檻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將改善民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全社會創業創新氛圍日益濃厚,經濟領域的積極變化正在增多,企穩向好的態勢愈發明顯。

中央對大勢的科學研判提供重要指引。盡管世界經濟環境仍然複雜,但機遇和挑戰並存,時和勢總體於我有利,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中央的科學研判為我們認清世界經濟形勢、完善宏觀經濟政策指明了方向,也給各地發展經濟吃下“定心丸”。麵對複雜的國際市場,充分利用我國優勢產能,就能抓住難得的機遇乘勢而上。“一帶一路”戰略順利推進,亞投行籌建贏得廣泛響應,中韓、中澳自貿協定正式簽署,拉美國家引進“中國製造”,充分證明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巨大影響力,和我國為推動世界經濟複蘇開展深入合作的誠意。

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向促改革要動力、向調結構要助力、向惠民生要潛力。中央相繼出台降準、降息、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減稅等一係列政策措施,強力推進穩增長,方向明確、發力精準,“組合拳”效應開始顯現。區域經濟加速整合,京津冀一體化快速推進,廣東、天津、福建自貿區掛牌,長江經濟帶展現廣闊的發展前景,全麵開放格局進一步拓展。

培育發展新動力對經濟企穩形成有力支撐。13億多人口、9億勞動人口,既體現巨大的生產能量,也蘊含巨大的消費潛力。簡政放權進一步降低人們幹事創業的門檻,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為微觀經濟活動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釋放更多“改革紅利”,為人民群眾創造美好生活營造更好的發展條件。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產業形態孕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市場活力進一步激發。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消費意願明顯增強。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大力發展服務業為支點,央企改革和央企反腐同步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獲得強大動力。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推進全麵深化改革、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民生改善是一場硬仗,需要在中央頂層設計之下,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企業和公民等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各地各部門唯有拿出登高望遠的胸懷視野、舍我其誰的勇氣擔當,既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政策定力,又拿出有的放矢的解決方案,才能將中央精神落到實處,共同助推中國經濟這艘航母在世界經濟大潮激蕩中不斷化危為機、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