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知祥是後唐皇帝李存勖任命的太原尹。李存勖的兒子唐明宗李嗣源又任命他為成都西川節度使。李嗣源橫征暴斂,專橫成性,於天鹹四年,向孟知祥征助禮錢一百萬緡,這一百萬緡相當於漢州鹽榷十四年的收入。孟知祥自知無力承擔,僅給了五十萬緡。李嗣源非常不滿,就派夏魯奇等人擔任遂、閬、綿州剌史,準備武力對付孟知祥和川東守將董璋。麵對朝廷的討伐,孟知祥和董璋同心協力抗拒朝廷,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後來,孟知祥又打敗了董璋,兼並了東川,又先後攻占了秦、鳳、成、階四州,而後在成都稱帝,國號"蜀",改元明德。
孟知祥初到成都時,蜀中農民因苦於前蜀的橫征暴斂,群起反抗,於是整頓吏治,減免賦稅,苦心經營了六年,才穩定了人心,才有了今天的大好河山。
於是當時有了“蜀中久安,賦役俱省,鬥米三錢"的說法。
孟知祥還動員百姓,在成都遍種芙蓉,每當九月花開,全城上下一片錦繡。每當這時,高祖常站在城牆上,豪情萬丈地說:“好一片錦繡河山啊。”
可惜好景不長。高祖皇帝孟知祥即位未滿一年即撒手人寰,把整頓亂世之中的社稷大任交給了自己的第三個兒子,孟昶,當今皇帝。
明德元年,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等人歸附蜀地,高祖帝很高興,設宴款待,手突然不能舉起酒杯,然後就一病不起。
臨終前叫來太子孟昶,說:“當今乃亂世,戰火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惟我蜀中憑天險而偏安一時,”咳嗽了一聲,又道:“不要麻痹懈怠啊……朕,朕壯誌未酬啊,千萬不要辜負了朕的……希望啊。”強撐著最後一口氣,對趙季良、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等跪地痛哭的四人說道:“朕把太子交給你們了,要輔佐好太子,朕……”話音未落已氣絕。
孟知祥駕崩後諡號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廟號高祖,陵曰和陵。
當時的孟昶剛滿十六歲,英俊而未脫稚氣的臉上愈發顯得剛毅和堅定,孟昶心裏暗下決心:“我登基後,蜀國一定會成為一個強盛大國的,父皇,您在天之靈看著我吧。”
當天夜裏,樞密使王處回出城拜訪了司空趙季良大人。
趙季良正在廳裏踱來踱去,一聽王處回來了,立刻迎了出來,隻聽王處回沒等一聲“趙大人”叫完,就已是老淚縱橫,唏噓不已了。趙季良一看此情此景也不由悲從心來,先帝把自己視為股弘,不管事無大小,都要和自己商量。想想追隨先帝的時光,已如大江東去,一去不返了。
良久,王處回問道:“我等將如何自處?”
趙季良思慮良久,道:“而今亂世之秋,強侯都握有重兵,伺機而蠢蠢欲動,應該即刻立新君,斷絕他們的念頭,哭有什麼用啊!“
王處回點頭稱是,說:“現今太子才高智睿,非等閑視之。我等有先帝餘蔭庇護,又有擁立之功,我看應可保平安。“
趙季良沒有再說話,隻是一會兒搖搖頭,一會又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此時,孟昶正和現今的李太後在先帝靈前不知所措,先帝駕崩而秘不發喪,母子兩個唯恐發生什麼變故,忐忑不安地渡過了生平最難熬的一夜。
第二天,王處回與趙季良擬旨傳先帝遺旨,扶立太子即皇帝位,並頒召天下。自此,孟昶終於成為了第二代蜀主。也為了表示對先帝高祖皇帝的孝心,暫不改元,仍稱明德,到第五年才改元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