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胡的音色清脆、明亮,適宜演奏抒情、歡快、華麗的旋律。如:《雨打芭蕉》、《步步高》等。
(三)中胡
中胡是“中音二胡”的簡稱。它是在二胡的基礎上改革製成的,是民族樂隊中的中音樂器,它的構造與二胡相同,隻是各個部件比二胡要大,發音比二胡要低。
中胡主要用於伴奏與合奏,也可以獨奏。定弦比二胡低一個純四度或純五度。
中胡的音色渾厚、剛勁,在樂隊中主要起調整音色和充實聲部空隙的作用。中胡的獨奏曲比較少,主要代表作有:《蘇武》、《草原上》。
(四)板胡
板胡又稱“梆胡”、“秦胡”等。是明末清初,伴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樂器。它的結構基本上與二胡相同,隻是整個體積要小些,主要區別是琴筒和千斤不同,板胡的琴筒呈圓筒形,是用堅硬的梆子殼製成(也有木質和竹質的),琴筒前口膠以桐木板,琴筒後口有的敞開,有的開5個音孔。
板胡可用於獨奏、伴奏與合奏。定弦有五度和四度兩種。板胡的音色高亢、明亮、清脆、擅長於表現激昂、歡快、熱烈和奔放的情緒,也能演奏抒情、細膩的作品。如:《紅軍哥哥回來了》、《大姑娘美》等。
(五)京胡
京胡最早稱“二鼓子”,是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它是在清乾隆50年左右,隨著京劇的形式在胡琴的基礎上改製而成的。
京胡的品種很多,有紫竹京胡、白竹京胡和染竹京胡等。其規格是根據京劇的曲牌而定,如:西皮、二簧、娃娃調等幾種專用京劇。
京胡主要用於京劇伴奏,也可以獨奏。定弦采用五度關係。京胡的音色清脆、明亮,有穿透力。
(六)墜胡
墜琴和墜胡是兩種在形製和演奏方法上比較接近的樂器。墜琴又稱“墜子”,墜胡又稱“曲胡”或“二弦”,前者是河南說唱音樂墜子書的主要伴奏樂器,後者是河南曲劇和山東琴書、呂劇的主要伴奏樂器。
墜琴和墜胡除用於曲藝和戲曲的伴奏外,還可以獨奏或合奏,都是以四度定弦。墜胡的優美,飽滿而純厚。適合於演奏活潑、流暢的作品,還能夠模仿人聲、打擊樂器聲和某些動物的聲音。
(七)革胡革胡是民族樂隊中的低音拉弦樂器。它是在50年代,由上海音樂學院的楊雨森先生,以二胡為基礎並吸取其他拉弦樂器的特點創新研製的,故稱為革胡。
革胡主要用於伴奏與合奏,也可以獨奏。革胡的音色低沉、渾厚。是民族管弦樂隊中必不可少的低音拉弦樂器。
(八)四胡
漢族稱“胡琴”或“四弦胡”,蒙古族稱“四弦”、“候勒”。它是18世紀上半葉以前傳入我國的,主要流行於內蒙和華北地區。
四胡主要用於曲藝、戲曲、民間、舞蹈的伴奏和民樂合奏之中,也可以獨奏。四胡演奏的弓法、指法與二胡大致相同,音色與二胡似像非像,較有特色,善於表現抒情、活潑的作品。獨奏曲如:《趕路》、《八音梆子》等。
(九)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拉弦樂器,它因琴杆上雕有馬頭而得名。馬頭琴的曆史和二胡一樣悠久,它的鼻祖――奚琴,在1千多年前的唐代就已出現在奚族民間(今昭烏達盟)。13世紀初,馬頭琴在蒙古族廣泛流傳。
馬頭琴主要由琴箱、琴杆、琴頭、弦軸、琴碼、琴弦和琴弓組成。馬頭琴經常以獨奏形式出現,也用於說唱音樂、民歌、舞蹈的伴奏或合奏。
馬頭琴音色悠揚、醇美,富有草原風味,善於演奏悠長、抒情和富於歌唱性的樂曲。如:《嘎達梅林》、《草原讚歌》等。
彈撥樂器
彈撥樂器最具典型性的要數古琴和琵琶。根據記載,在春秋戰國時代,琴、瑟、箏等彈撥樂器已經出現,並參加音樂的演奏。盡管有伯牙的《高山流水》以及師曠等人在演奏上的卓越技巧,但它仍隻在演奏中充當陪襯角色。到了漢代,彈撥樂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不僅已有的琴、瑟、箏等樂器在形製上逐漸的完善起來,而且還新出現了一批彈撥樂器,如三弦和阮。到了隋唐,由於琵琶的引進和普遍使用,才大大的施展了彈撥樂器的魅力和威力,使彈撥樂器起而代替吹管樂器成為這一新的時代的樂器家族的主題。
古琴即七弦琴,在古代即稱琴。它的存在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是最古老的、純正的中國樂器之一。早在《詩經》中,就有“窈佻淑女,琴瑟友之”之句,尤為曆代文人墨客所喜愛。古琴音量不大,但音色豐富、演奏手法細膩,內容多表現“超脫”或“出世”之情;也有激昂慷慨的詠誌之作。如伯牙鼓琴,鍾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誌在泰山)。“洋洋乎,若江海”(誌在江海),其知音者,大多不過一二。音樂的語言方式和結構手法,也大都非常自由、狂放,結構中“忘形”的成分較多。由於隻是個人浮想聯翩,所以無需著意考慮采用為他人所容易聽懂的結構、邏輯(基本上是心到那,手到那)。當然,由於操琴者的思緒並不紊亂,所以琴曲的陳述,也總會有某些結構規律可循,隻不過其結構規律比較模糊、隱蔽而已。相對而言,琴曲中采用“散起—入調—入侵—複起—散出”等音樂陳述過程者,最為多見。此外,諸段落間速度交替、材料交替循環者或疊奏者也時有所見,但均處理得相當自由。
古琴的音域寬廣,共有四個八度和一個大二度。雖然音量較小,但表現力特別豐富,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出很多極富特色、極有韻味的樂音。其基本音響大體可分為三類:散音(即左手不按的空弦音)、按音(也稱實音,即左手按弦,右手撥弦時發出的聲音)、泛音(即右手撥弦,左手輕碰琴弦所發出的較清亮的聲音)。但實際操奏起來,吟、揉、綽、注以及由雙弦同時撥奏的和音等,又各有自己的講究。古琴不僅音色優美,同時還具有精深高妙的美學內涵、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和古色古香、典雅質樸的文人氣度。其藝術深邃高妙而又源遠流長,正是中國古代音樂藝術的靈魂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