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批鬥龍信(1 / 2)

龍信的回家,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本來龍信回家的時候是在晚上,可也背不住有人發現,推著整整一大車糧食回家,是無法完全藏得住的。加上小孩子嘴不嚴穩,龍信下江南換來八百斤糧食的事情終於弄得滿村盡知,無奈之下,龍信兩口子隻好把100斤大米拿出來,挨家挨戶的每家一斤大米的送了出去,然後,又稱出30斤給書記許富也送了過去,這才平息了風波。

按說,龍信這樣做也仁至義盡了,應該沒事了。可天有不測風雲,下江南的事情一直就傳到了縣裏。此時縣裏的爭鬥正是熱火朝天、人仰馬翻,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有一支據說是最最革命的紅色隊伍來到了村大隊部,找到了村書記許富,要求把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投機倒把分子龍信交出來,要帶到縣裏做反革命典型,進行遊街示眾。

不得不說,書記許富的見多識廣,見來的這些闖將們橫門冷對千夫指,隻好低聲下氣的解釋,又把龍信早年參加抗日隊伍的事情搬出來,好說歹說,總算沒讓造反領袖們把龍信帶走。

但是,死罪可繞,活罪難免,不去縣裏遊街示眾也行,但必須在村裏遊街示眾,以儆效尤。沒辦法,書記許富隻好安排人用大紅紙糊了一頂大帽子給龍信帶上,上書:反革命的保皇派,走資本主義的走狗龍信。足足在四鄰八村遊街示眾了三天。

龍信老實,本沒沒幾個人認識,這下好了,四鄰八村的人沒有不知道龍信的了。農民還是以食為天,雖然龍信遊街示眾,可是沒有多少人痛恨龍信,人們對龍信更多的是羨慕和嫉妒。遊街有什麼,換不是白花花的大米照吃不誤?龍信的遊街不但沒有起到警示作用,更多的卻引起了人們對糧食的欲望可渴求。

最最革命的隊伍走後,有一個怪現象發生了:龍信的聲譽不降卻升。開始三個兩個的跟龍信搭訕說話,說些不疼不癢的話,問一些江南如何如何的話題,到了後來,龍信的家中更是流水般的來客,問一些如何去江南的事情,大有村村都有人想去江南淘金的年頭。

龍家灣最先來問話的自然是龍方,龍方多年經商,頭腦自是靈活,其次就是書記許富了,後來,幾乎是膽子稍大一點的都來了,問話自然是江南的事情,其心理自然也是想去江南淘金,盤算著如何也去多搗騰點糧食回來,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啊。

最後,還是書記許富發話了:想去江南搗騰糧食,你們有生薑嗎?你們拿什麼去搗騰?這樣吧:今天晚上大家湊份子喝酒,讓龍信大哥給大家合計合計先怎麼種薑,有了生薑才能有本錢去江南啊。這樣,大夥才都散去了。

龍信成了大名人,龍丹也不例外。有躘髯老人送的十幾本小人書,別說同齡的孩子眼饞,就是大幾歲的孩子,何時見過如此好看的小人書?龍丹自然也成小夥伴們的風雲人物。你不巴結我是吧?那我就不借給你小人書看,在文化沙漠的年代,小人書的魔力在孩子們看來幾乎跟吃飯一樣讓人著迷。不過,讓躘髯老人沒想到的是:無意中的把小人書送給小龍丹,卻給小龍丹埋下了自以為是的種子,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