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訪問的國家倒不是以沙列,而是新加島。新加島是個島國,是個城市國家,國家就一座城市,人口有1千多萬,是個極度缺水的地方。雖然四周都是水,但卻是海水,不能直接利用。每年從其他國家進口90%以上的淡水,隻有10%是自己利用先進技術淡化的。但是,淡化的成本是極高的,每方達到100美元之多,極大的限製了國家經濟的發展。新加島的高層聽說華夏的西疆塔克沙漠都因為有了淡水,變成了西疆江南,於是前來考察。
經過考察,新加島的人員對於西疆的發展極為震驚。當然也知道,主要是海水淡化的功勞。在西疆,有極大的地下海水輸送管道,很是方便的引用海水。在新加島卻不用開辟地下水道,四周靠海,取水是及其方便的,所沒有的是海水淡化的技術。
於是,新加島的代表團來到了龍氏公司,要求與龍氏公司合作,在新加島建立一個大型的海水淡化工廠。龍丹對於從龍泰哪裏學來的外星科技,本來就沒有藏私的想法,就接受了新加島代表團的要求。龍丹也派出了自己的談判小組,跟新加島的代表團協商。當然,主要的是海水淡化的價格。龍氏公司的談判小組,在龍丹的授意下,經過幾輪友好的協商,最後敲定了淡化海水的價格,定為每立方2美元。這個價格是個極其誘人的價格,新加島的代表團欣然接受了這個結果,回到自己的國家後,消息一經發布,新家島的股指竟然上升了10個百分點。
有了這個先例,其他的一些缺水的國家,都紛紛來找龍氏公司合作,龍丹無一例外,簽訂的價格一律對待,都是每立方兩美元,結果最後與十幾個國家簽訂了總共每日提供5億立方淡水的合約。
合約的簽訂是容易的,可要一起建造十幾家淡化工廠難度可是不小。龍丹隻好按照簽訂合約的先後,分別在每個國家修建淡化工廠。首先是在新加島,由於新加島有自己現成的供水係統,這就省去了龍氏公司的麻煩。龍氏公司隻是將海水淡化,分配給供水係統就成了。至於這些供水係統怎麼分配,定什麼價,就不是龍氏公司的管轄範圍了。
於是,龍丹就命令副手王經去辦理這些事情。王經多年來跟隨龍丹,對於龍丹瞬間就成立公司的脾氣早就習慣了。王經自然有自己的辦法,首先就是在華夏的各大院校招聘人手,其次就是在媒體上招賢納士。
在華夏,最不缺的就是大學生。多年來,由於華夏教育體製的改革,各種民辦大學數以百計,幾近千數,每年都有幾百萬大學生走向社會。早在上世紀80年代,大學生找工作還是國家分配的,而現在的大學生都是自謀職業。這就造成了大學生難找工作的局麵。一方麵,用人單位急需用人,卻找不到合適的員工,另一方麵,大學生找不到自己合適的工作。加上現在的大學生學無所成,進入學校三個月就開始實習,有的甚至一直實習到畢業,糊弄一個畢業證完事,實際上在學校的時間就那三個月。想想看,大學生在三個月裏,就算是天才又能學到多少知識。所以,在社會上造成了博士生不如大學生好找工作,大學生不如技校生好找工作的現象。在用人單位,很多大學生的薪水還不如一個技工拿的多。
成立一個海外淡化工廠,所需的國內員工也就300人左右,主要的就是有十幾個動技術的就可以,其他的事情,一般的大學生也能湊合。龍丹為了更好保守商業機密,所用的工作人員都是從國內招聘。從國內招聘還有很多好處,就是適於華夏的法律。不然的話,淨是些外國人,無論是工資待遇,還是社會保險,都有不小的麻煩。因為國外工人工會的權利相當的大,一旦惹惱了外國人,動輒有工人工會來找麻煩,這是龍丹最為頭疼的事情。
王經一次就招聘了近5000人,分別在十幾個國家成立了十幾個海外龍氏海水淡化公司,幾乎是同時運作,極大的提高了建設速度。龍氏公司的海水淡化設備都是國內生產的,這些都得益於前些年,龍丹的工業母機。工業母機為華夏製造了大量的高精尖數控機床,這就奠定了生產大規模尖端設備的能力。龍氏海水淡化公司在國外急需的設備,幾個月的功夫就都準備妥當,所需要的就是在海外的基礎建設和安裝了。
首先建成的是在新加島國家的公司,雖然新加島這個國家的地皮有限,但還是撥出了幾百畝地的麵積供龍氏公司使用,而且在價格上也出的相當便宜。當然,這時新加島政府出麵使用國有土地調撥的結果,不然的話,在新加島這個的國家使用幾百畝地還是很昂貴的。雖然龍氏公司不差錢,但是省一分是一分,因為龍丹建立這些公司,就是為了賺取外國人的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