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丹起了一個大早,就開著三輪車來到了姚剛的家裏,姚剛早就吃完飯在等著龍丹了,見龍丹來了,就走到院子裏把打魚的行李放好,就跟龍丹說道:“老弟啊,今天咱去南山,聖境鄉的桃源村有一家魚塘要起魚了,要我們去幫忙”。龍丹答應著,就問道:“姚哥,咱這些日子怎麼老去山裏啊,市郊不是有很多養魚場嗎,咱怎麼不去幫忙,市郊的養魚場規模大,工錢也多得多”。姚剛就道:“老弟啊,這你就不明白了,市郊的養魚場規模是大,可他們有專用的打魚設備,基本上用不著咱們,還有就是市郊的養魚場裏的魚都不好吃,你不是每次見我都帶回幾條魚給家裏人吃嗎,這可都是綠色產品,絕對是無公害的,山裏人雖然給的工錢少一些,可是山裏人實在,不會斤斤計較,他們給你的工錢不也跟我一樣了嗎?”。
龍丹一想,也是這麼回事,自己跟著姚剛出去打魚這些日子,開始的時候龍丹的技術還不怎麼樣,這麼著也打不住魚,撒網也不太熟練,還是姚剛手把手教會了龍丹撒網,龍丹學了幾天後,勉強就能打魚了。開始的幾天,去養魚戶那裏打短工,龍丹是不要錢的,因為技術不好,就是幹一天也打不住幾條魚,因此,養魚的住人就提出不給龍丹工錢。為了這個,姚剛還跟養魚戶爭吵了幾回,說是龍丹是自己領來的人也算一個人頭,沒有工錢是不行的。龍丹就解釋自己就是圖個樂子,給不給錢無所謂的。到了幾天後,龍丹撒網的技術就可以了,還是打不住魚,因為打魚不光要撒網技術好,還要會看水頭,那裏有魚,水的表麵是不一樣的,姚剛打魚幾十年自然是能看出那裏有魚,所以,隻要把漁網撒出去,是網網不空的。到了後來,龍丹也覺得不好意思了,隻好動用了自己的天眼,開啟神識,才把水裏的魚群看得一清二楚。這樣一來,龍丹每次撒網就能打到不少的魚了,到了五六天以後,龍丹每次打的魚是越來越多,比姚剛還厲害,姚剛就有點不明白了。這來到還真是個人才,打了沒有幾天魚,竟然學的這麼好了,於是,姚剛每次帶著龍丹去給人家幫忙打魚,龍丹的工錢就跟自己一樣多了。
打魚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每次打魚回來,養魚戶不但要發工錢,還要給每個打魚的短工帶上幾條魚作為補償,犒勞一下打魚人的一天的辛苦。可是,每次龍丹把分到的魚都給姚剛放在他的三輪車上,說是要孝敬一下他這個打魚的師父,開始姚剛還不要,後來,龍丹每次都堅持給他,姚剛也就認可了。
龍丹跟姚剛今天就來到了南山聖境鄉桃源村的養魚戶這裏,這家養魚的是一個小型的水庫。養魚戶已經承包了十幾年了,每次都是汛期來臨之前,把去年養的魚打撈幹淨,以便在汛期來臨之前把新的魚苗放進去。每次汛期之前,這個小水庫是枯水期,水位是很淺的,隻有2三米深淺,最是利於用旋網打魚。這次跟姚剛來的可不是龍丹一個,還有七八個打魚人,都是姚剛多年來交往的朋友,也算是姚剛帶出來的徒弟。別看打魚這個營生,在農村是被人看不起的,有句俗話說:打魚摸蝦,牆倒屋塌,就是說的打魚人一年到頭不務正業,天天給人打短工。可是在姚剛看來,可是一項賺錢的門路。別的不說,就是每天的工錢一般說來就有100來塊,每天還能管兩頓飯,臨走的時候還能捎上幾條魚,全家人還能打打牙祭,一年下來也能賺個三萬來塊,要是加上姚剛自己去河邊打些野生魚賣賣,每年也能賺個一萬兩萬的。
今天來的這個水庫,看著雖然不大,可是八九個人在裏邊還是忙不過來,龍丹就跟他們打了整整一天,打上來了2萬多斤魚,把養魚的主任高興的不得了,到了晚上,還特意弄了一桌好菜招待龍丹一夥人,還每人多發了50塊錢。龍丹看著姚剛格外的辛苦,就想個辦法讓他多賺點。龍丹看著網箱裏翻騰的魚群,就有了主意,就跟姚剛說道:“姚哥,我看這家漁場的魚跟野生的也差不多,咱何不把裏麵的草魚都挑出來賣給龍氏莊園啊?”
姚剛聽了,心中就是一動,看看網箱裏的魚就道:“我看這裏麵的草魚得夠2000斤,龍氏莊園一次能要的了嗎?是不是太多了?”。龍丹見姚剛不是不想做這個生意,而是擔心莊園裏不要,就對姚剛說道:“沒問題,我就替莊園做個主了,不就是2000斤魚嗎,隻是咱兩個的三輪車太小啊,恐怕運不到家就死光了,那就不好了”。姚剛說:“那沒有問題,咱是9個人,我就讓他們都幫幫忙就是,漁場裏有氧氣袋,還有冰塊的,保證拉到莊園裏死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