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韓山的說法,十幾年前行凶的帶隊將軍應該就是秦朗。但是如此大事,蕭少卿必須要進行證實。
可秦朗畢竟是北漢的保國將軍,是朝廷上數一數二的重臣,不說一定是有重兵保護,就是他的一身武功也一定是非同尋常。另外想找一個能和秦朗單獨相處的機會也並不是很容易。
不過蕭少卿心中已經有了計劃,這些日子以來他混跡在京城高官的公子少爺中,並不是白混的。這些公子哥們對朝中的軼事都熟絡的很。從他們口中蕭少卿知道了秦朗大將軍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到進城南郊外的護國寺去上香,其實是去和寺裏的方丈大師對弈。這就是蕭少卿的機會。
十五這一天,蕭少卿和葉隨風在將軍府門前見到秦朗的車架啟程後。就雙雙也向護國寺走去。
護國寺位於京城南郊的白馬山上,其原名也叫做白馬寺。當年先帝起兵後,曾到始終禱告,如能起兵成功,必定重修廟宇、再塑金身,果然先帝起兵後竟然一帆風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打下了北漢的江山。
先帝登基稱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白馬寺還願,並兌現諾言,出巨資重修白馬寺,並賜名——護國寺。
車架向護國寺的方向隆隆而行。秦朗坐在車內靜靜地向著心事,在別人看來經常到護國寺進香,要祈求佛祖的保佑,可是他們都不知道,更重要的是他要經常去見一個人,那人就是他的師弟,也是護國寺的一個老僧——覺安大師。
這是個秘密,連皇上也不知道的秘密。覺安大師俗的名字叫李佳。他是被北漢滅亡的了燕國的太子。
想當年,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失敗後,大晉朝廷也受到了致命的打擊,整個江山已經支離破碎。
因此天下間,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著有十幾位之多。而李佳的父親李坤就是其中的一位,秦朗則是他手下的一員猛將。
李坤為人本事土匪起家,為人豪爽,講究江湖義氣,但是卻很少智謀,而且為人極是剛愎,很難聽進別人的意見。因此學著別人的樣子立國後的短短時間,就變得舉步維艱。
北漢的先帝爺胸襟開闊、禮賢下士,迅速收服了周邊幾個小國,順後開始攻打燕國。
秦朗作為大將鎮守燕國的要塞石門關,與北漢軍大戰與關前,先後三次殺的老皇上大敗。
最後北漢的開山王趙峰孤身入城,秦朗擺下鴻門宴,趙峰臨危不懼,並一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終於勸說秦朗降漢。
秦朗知道燕國滅亡是早晚的事情,自己畢竟是獨木難支,況且多支持一天,人民百姓就要多受一天的刀兵之苦。所以降漢時他唯一的條件就是不能傷害李坤和家小的性命。因為不但李坤是他的舊主,更是因為他和李坤的兒子,燕國的太子李佳還是同門師兄弟,同門同在關外一座深山中學藝。自己藝成出山,而師弟依然在山中學藝。
誰知事與願違,燕國京城破城的當天,李坤在城頭大罵秦朗忘恩負義,並一頭栽下城頭自盡而死。
秦朗心中愧疚萬分,當時跪地痛哭不止,又是趙峰的一頓解勸化解了他心中的愧疚,並告訴他——這是最好的結局。秦朗當然知道趙峰說的對,因為如果李坤不死,對先帝和自己都不是好事。
燕國覆滅一年多後,師弟下山了。先帝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並沒有為難李佳,連以前的王府都保持著原樣,並下旨封李佳為燕王。秦朗更是白身到府,負荊請罪。
出人意料的是,李佳並沒有怨他,也沒有怨恨先帝,他隻是仰天長歎了一聲——天意呀,天意。
李佳沒有接受先帝的封賞,而是遁入了空門。
這件事以後,秦朗本不想在打擾師弟,可是十幾年前,當今皇上和自己的一夜密談後,使他不得不再次找到這個師弟,他知道師弟無論是智謀還是武功實在是在自己之上。
他要請已經出家為僧的師弟去殺人,而且殺的都是好人,行為人品都隻得敬佩的好人,隻不過他們都是別的國家的好人,是大齊鐵劍盟蕭家的人。